汹涌的泪水、致敬的目光……今天晚上,中央电视台“时代楷模”发布厅,在场的人一次次眼含泪水。
“徐利民同志是忠实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先进典型,是倾情文化传承发展的先锋模范,是扎根泥土、心系群众的优秀基层干部……为宣传褒扬他的先进事迹,中共中央宣传部决定,追授徐利民同志‘时代楷模’称号……”当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宣读《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授予徐利民同志“时代楷模”称号的决定》时,现场掌声雷动。
你听到了吗?
你生前任浦江县委原常委、宣传部原部长,今天你离开我们整整21个月,至亲好友、领导同事都很恍惚,就好像做了一个恶梦,梦醒了,你还会笑眯眯地出现在眼前,雷厉风行地布置一项又一项工作……
徐利民在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农户家中走访(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事迹】
浙江实施推动“千万工程”时,浦江正部署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着力推动水晶产业提升和水污染整治,时任组织部常务副部长的徐利民兼任水晶整治领导小组副组长。他以着眼长远、服务大局的政治担当,谋划部署“阳光行动”“零点行动”,下大力气集中关停村级排污企业、大面积拆除企业违章建筑,只要有污染举报,无论白天黑夜都要求“十五分钟到现场”开展突击检查;牵头承担“美丽庭院”工程,带动全县村民经营美丽乡村、发展美丽经济、共享幸福生活,助力浦江入选中国最美乡村旅游目的地。
【旁白】
上世纪90年代,你在担任浦江县委报道组组长时,记者就和你认识了。
因为是老乡,又是同年,一见如故。你工作作风勤勉、务实,是各报道组中的“高产”组长。当时,没有汽车,你经常蹬着一辆自行车走村串户,深入田间地头,采写了数百篇“沾泥土冒热气带露珠”的稿件,刊发在《浙江日报》《金华日报》等报纸上。
我们称得上半个同行,你颇有新闻敏感性。
2021年10月12日,兰溪发现上山文化遗址,这是兰溪发现的第一处遗址,也是金华发现的第14处上山文化遗址。至此,浙江省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也就是上山遗址群达到20处!
这个消息,最早就是你告诉的。2021年8月27日下午2时38分,你给记者连发三条微信:“第20处,皂洞口遗址,兰溪市上华街道皂洞口村,马达溪边”“上山大家庭又添丁,已达20处了”“可搞个新闻”。
记者马上和蒋乐平联系,得知由于时机未成熟,还不能对外宣布。
2021年10月12日,公开宣布当天,记者第一时间以《万年上山再添新成员!万年兰溪,连李渔都惊呆了》为题,在金华新闻客户端率先披露该消息后,你带头在朋友圈转发。
有些人不解:“又不是浦江发现新遗址,有什么好高兴的?”
你纠正道:“错了,上山文化不仅是浦江的上山,更是浙江的上山、中国的上山。上山一家人,我很高兴看到上山的家人越来越多。”
正是不断跳出浦江上山,树立大上山的格局,你负责的上山文化推进工作在短短近三年内,才会不断驶入快车道,亮点纷呈。也正是你的这种胸襟和格局,才会在上山文化遗址群一呼百应:
2020年11月12日晚,以上山为名,浙江省上山文化遗址群齐聚浦江,共同倡议成立上山文化遗址联盟,向全社会发出宣言:上山文化是浙江的、是中国的,更是整个人类的。一致通过并发布《上山文化遗址联盟浦江宣言》和《上山文化遗址联盟章程》。
2022年5月13日,浦江县、嵊州市、义乌市、永康市、龙游县、仙居县等联盟单位手拉手,再次齐聚浦江,上山文化联合申遗城市签约,共同擦亮“万年上山”金名片……
2021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一月之内三次召集和“考古”相关的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你更是备受鼓舞,不止一次和记者感慨:“赶上了好时候,对上山的理解不断加深了。”
你还结合工作,给记者发来了“提炼上山精神,激励金华赶超”的心得:“一万年前的上山走在时代前列,上山先民率先走出洞穴、走入旷野、驯化水稻、形成定居,为中华文明与人类文明作出巨大贡献,学术界公认上山代表着一个变革的时代、创新的时代、觉醒的时代。某种程度上说,上山已在万年前为我市打造了最原汁原味‘志在万里、敢闯敢拼’的金华气质……”
【事迹】
2006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作出“要加强对‘上山文化’的研究与宣传”的重要批示。徐利民担任宣传部长期间,坚决贯彻重要批示精神,深刻把握上山文化对实证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的重要意义,怀着探究中华文明根脉源流的历史责任感,将此认定为“一辈子最值得做的事情”,常说“人总是要为什么而燃烧的,上山就是我为之燃烧的所在”,全身心扑到上山遗址考古保护和深入研究上,竭力推动遗址研究保护。
【旁白】
你去世第二天,2022年9月21日,浙江省第十七届运动会圣火采集暨首站火炬传递启动仪式在浦江上山考古遗址公园举行。
这是对你最好的告慰和纪念,但又何尝不是最大的遗憾和失落呢。如果你健在,又该像往常一样,兴奋得手舞足蹈、奔走相告,忙碌得脚不着地、废寝忘食了……
你对上山感情有多深,对工作有多投入,我至今未舍得删除的微信,记录你日常兢兢业业的点点滴滴。
2022年3月17日晚上9时26分,距杭州第19届亚运会开幕还有大半年时间,你给记者发来信息:“亚运展示内容要把上山文化作为重点。”
零零碎碎发给记者的信息,只是冰山一角。
《上山二十九章》是在整理你遗物时发现的,10975字,以日记形式,记录了2019—2021年你负责上山文化以来的工作亮点、心得和感悟。
你去世当天,上山文化主要发现者、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二级研究员蒋乐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无意中说出你也在写上山文章,当时便心生敬意:每天忙得脚不沾地,你还是没有放下手中的笔啊。
蒋乐平《万年行旅:一个考古人的独白》、记者《上山文化:发现与记录》书籍的相继问世,你在不遗余力宣传、推广的同时,也在暗暗为自己专著的出版积累大量的素材。
2019年10月22日,徐利民(前中)在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上山考古遗址公园工作。新华社发
2019年12月,浦江县委正式下文成立上山领导小组,你出任常务副组长。你在日记中写道:“或许有缘吧,30年前我从农校农学毕业,与上山稻作相联了,这也意味着我必须担起上山具体谋划的责任了……前方路漫漫,关键要启航。”
这一启航,就是紧锣密鼓,脚不沾地。当年11月7日,在正式下文前,你就已“躬身入局”,带队到义乌桥头遗址、萧山跨湖桥遗址、杭州良渚遗址学习,第一次与蒋乐平碰面,便初步形成了“三步走”规划。
“2019年11月7日,我在跨湖桥遗址博物馆第一次见到时任浦江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徐利民。这应该是徐利民接手上山工作后第一次带队外出考察取经,也是他全身心投入上山文化工作的开始……圆润的脸庞、亮堂的额头、大大的眼睛、开朗的嗓门,徐利民给人的第一印象是率真、随和,干练而值得信任。从此,我们一起工作的时间接近三年……我们一起为上山文化注入新活力四处奔走,可谓竭尽了全力。我们一起探讨问题、寻找方向,为凝聚共识求师问道、觅贤访友、接待来宾……尤其是上山遗址公园,几乎成为徐利民的上班地点,为了搞好遗址公园和博物馆,提升建设档次,更好地向领导、群众展示上山文化的独特魅力,耗费了他很多很多的精力。每当我在遗址公园转悠,总感到徐利民在哪个转角处会突然走出来。这里留下了他太多太多的东西……”2023年9月20日,你去世一周年,蒋乐平给记者发来了纪念你的追忆文章《上山的今天是他的笑容》,深情感人,曾经共同经历的如烟往事也勾起了记者深深的回忆。
2020年10月21日,你带队赴湖南长沙拜访“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动身前,你几次邀请记者同行,因为工作繁忙,加上2019年6月18日,记者随时任金华市科协主席汪希燕已经赴长沙拜访过袁隆平,所以有点打退堂鼓。
你看出记者的犹豫,一个电话打给时任金华日报社主要领导。这下,记者就没有任何理由推辞了。
正是由于你的坚持,记者的职业生涯因为有两度赴长沙当面采访袁隆平的经历,而弥足珍贵。
你是个闲不住的人,在火车上,仍在逐字逐句修改袁隆平给大会的贺信。“万年上山世界稻源,我们一起努力”是在火车上临时想起来加上去的,你兴奋地念给记者听:“怎么样?有气势吧。上山文化推向世界,就得靠大家共同努力。”
你很有工作智慧。出发前,特地请浦江67岁的非遗传承人赶制了万年上山特色的稻穗绗缝被、麦秆扇。拜访当晚,你将浦江人民的心意送给袁隆平,袁隆平非常高兴,当场许下承诺:“亩产1000公斤,百亩片,我来看!”
当晚,相谈甚欢,原定15分钟的见面时间,足足聊了40多分钟。从袁隆平家里出来,我们一行个个很兴奋。皓月当空,金桂飘香,我们在袁隆平家门口一起拍了合影,依依不舍地离去。
走在回宾馆的路上,你多次感慨:“上山是我这辈子最值得做的事。我最大的心愿,就是把上山做好,推向世界。”
你还和我们一行说笑,退休后,也要认定上山,大家一起组团为上山奋斗终身。
如今,言犹在耳,斯人却已远去。
【事迹】
徐利民长期奋战在基层一线,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用脚步丈量民意,用实干汇聚民心。在虞宅乡任职期间,他推出“一卡五单”驻村工作法,带领干部深入农户、体恤民情、解决民忧,确保及时掌握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努力实现群众诉求事事有回应。当时,虞宅乡部分村饱受缺水、缺电的困扰,时常去乡里上访。徐利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决心建设一座水库解决群众用水用电难题。他带着同事天天往深山老林里钻,头戴斗笠、手拿柴刀,饿了啃饼干,渴了喝泉水,两年时间跑了有100来趟。经过不懈努力,深清源水库建成并投入使用,解决了虞宅乡14个自然村1万多人口的饮水用电问题。在主持宣传部工作期间,他主动顺应数字化改革趋势和群众诉求方式新变化,思考谋划“让基层群众的信访矛盾从投诉到解决实现一站式闭环”,整合了8890热线平台、网上信访、浦江发布等8个网络问政平台功能,推出“民情暖哨”网络综合治理平台,普通群众可以通过小程序反映各类大事小情,实现“一次都不跑”的“全链条”办理,用自己的“辛勤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
【旁白】
你对记者颇为信任,和上山的有关大事件、大活动,除了让工作人员及时告知以外,还百忙中惦记,亲自给记者发信息,诚挚邀请。你不止一次说:“你在,我就放心了。”
这份毫无保留的信任,让记者一次又一次感动。
唯一遗憾的是赴北京拜访著名考古学家、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严文明,以及参加国家博物馆举行的“稻•源•启明——浙江上山文化考古特展”。
开展前一个星期,2021年11月15日上午11时15分,你发来信息:“去北京没问题吧?”
你还主动和时任金华日报社主要领导联系,恳请批准我赴北京采访。
两天后,你又发来信息:“已说了,同意你去。他会对你说的。”
当时,正值疫情期间,考虑再三,记者忍痛婉拒,表示“非常时期,我就不来北京了。报道请放心,我会做好的”。
2021年11月18日下午4时01分,接到记者信息后,已远在北京为诸多事情忙碌的你第一时间回复:“来,来,来,北京人才没那么紧张。不到现场写不出感觉的。还是来吧,上山需要你。”
最终,记者终未能成行。
2022年7月,徐利民(右三)和相关专家实地察看上山遗址博物馆选址区块。张国萍 摄
2021年11月21日在国家博物馆举行的“稻•源•启明——浙江上山文化考古特展”是首次在国家博物馆开展。你没少花心血。北京、石家庄、杭州等地,四处奔波。国博开展前一个多月,你就带队出差北京。“百年百大考古发现”揭晓当晚就在北京,你兴奋地和同行的人跑步进入天安门,“那过了层层关卡的十公里是永生不忘的跑步”。
为了此次展览,你更是谋划已久。早在当年1月15日—3月14日,上山文化在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区精品馆展出时,你就在酝酿国博展了。
当时,你笑着说:“浙江省博物馆展了,下一步,准备到国家博物馆展览。”
记者和在场的人都以为你只是说说而已,没想到,还真说干就干。
2021年4月,浙江省博物馆展览结束没多久,你就带人到国家博物馆看场地,对接相关工作。
离开展还有两个多月,2021年9月,你带队二上北京,邀请出席国家博物馆展览的领导、专家,不厌其烦挨个上门……
其间,为展览的名字,你和蒋乐平等人反复推敲。
“万年浙江与中华文明”“稻可道”“万年•启明”……取了一个又一个名字都不太满意。正僵持不知该怎么办时,你突然想到当年8月底省委文化工作会议上把上山文化上升到“浙江启明星”地位,和蒋乐平一合计,灵光一闪,最后敲定用“稻•源•启明”。事后证明,这名字既准确又生动,大家一致认可。
你的灵光一闪,又何止在一个展览。
2020年你带队拜访中国水稻研究所时,听介绍中国水稻研究所有最齐全的各类稻种,特别讲到上世纪50年代稻有2米多高。这让你非常惊奇与兴奋。当时就突发奇想:能否在一个区块种植,种成钢琴键盘,打造成一个网红景点……
回浦江后,你在上山考古遗址公园北面,策划推出全国首个万年上山稻田博物馆。万年上山稻田博物馆占地面积仅2亩左右,却种了新中国成立以来60多个各年代种植推广的水稻品种,既有水稻的起源与演变的科普知识,也有不同年代水稻品种的介绍与特点,还非常有心地收录了辛弃疾、范成大等与水稻相关的诗句。
万年上山稻田博物馆成为当年浦江最热的网红打卡点。当年国庆期间,你还设法请来了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育种专家、博士沈希宏,在稻田中间为浦江中小学生开课,见多识广的沈希宏情不自禁点赞:“这是田间流动的、活的博物馆,是最好的科普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你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就像触角敏锐的雷达,捕捉一切有用的信息,倾情文化传承。
2022年7月17日下午1时56分,你给记者发来浙江新闻客户端的链接《书记县长冲冲冲丨这个山区县用“稻鱼” 引来一场全球大会》,以及上山文化的相关照片,还特地留言:“上山内容在青田农业遗产馆重点展示。”
这个大会就是当年7月17日至19日,在青田县举行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
你还给记者推荐了出席大会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闵庆文微信,并热情引荐:“闵老师,我们金华日报副总编辑李艳想加你微信,她跟踪采访上山已20年。待你忙完,她联系你,可以吗?”
闵庆文是农业文化遗产申请专家,记者采访了才知道,“青田稻鱼共生系统”是全球首批、中国首个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你受青田启发,闵庆文出席青田会议前,特地想办法把他请到浦江,实地察看上山遗址和万年稻米,你在积极筹备上山文化申请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同时,又在煞费苦心谋划上山文化申请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可惜,壮志未酬,一个多月后,创意连连的你鞠躬尽瘁,永远地离开了你心心念念的事业。
6月8日,是你的生日。仿佛冥冥中注定,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也是6月8日。当天,你的妻子一如既往给你买了蛋糕,并点上了两根蜡烛。烛火摇曳,泪飞顿作倾盆雨。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2岁了。生日快乐!
精彩评论(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