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时代总能激发出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这些无形的力量,如同不息的洪流,推动着伟大事业奔涌向前。
徐利民扎根基层33年,从普通乡镇干部做起,不管在哪个岗位上,都展现出极大的工作热情,发挥了全部能量。接手上山遗址工作后,他担起“盛世修文”的使命,成为倾情文化传承发展的先锋模范。他曾动情地说:“人总是要为什么而燃烧,上山就是我为之燃烧的所在。”
透过徐利民对上山的那股子痴劲儿,我们领悟到,点燃激情的是使命,而有了激情,不可能可以变成可能,工作就会按下快进键。
带着使命和激情去工作,就会主动学习、突破创新。徐利民秉持终身学习理念,干一行、学一行。接触上山文化后,他的办公桌和书架上堆满考古书籍,手机里记满了思考感悟,门外汉进阶为“半个考古学家”。这种从零学习的心态和咬住不放的劲头,最终助力上山文化不断“出圈”。面对新的“赶考之路”上的种种挑战和困难,党员干部唯有不断储备知识、增长见识、拓展视野,在信念上“补钙”,在能力上“充电”,才能以学增智,在变革中站稳脚跟,于发展中开辟新天地。
带着使命和激情去工作,就会追求极致、臻于至善。徐利民对工作的要求近乎严苛,力求做到极致。推动上山申遗,他频频赴遗址调研踏勘,辗转求教专家学者,一心要让上山走出浦江走向世界。这是他的一贯作风,一篇凝聚浦江发展正能量的述评,他字斟句酌改了31稿;抓水污染整治时,无论白天深夜都“15分钟就到现场”。这种开拓钻研精神和精益求精态度,不仅是对党和人民赋予的责任的深刻践行,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积极人生态度。
带着使命和激情去工作,就会矢志不移、坚韧不拔。“拼命三郎”绝非徒有虚名。病重住院,徐利民只要身体稍有好转,就四处寻找被家人藏起来的手机布置工作;直至生命最后时刻,依旧在为上山文化传承保护殚精竭虑。人生能有几回搏?徐利民用自己的有限人生为这句话做了最好的注脚。这份炽热燃烧的动力,不仅是推动每个个体勇往直前的力量之源,更是我们攻坚克难、实现蓝图的坚实支撑。这种矢志不渝的精神,也将鼓舞更多人将个人梦想深深植根于时代沃土,与新时代同频共振,携手谱写更加壮丽的诗篇。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必将激发奋进者更加强烈的斗志。学习徐利民同志先进事迹,就当像他一样,尽情绽放光与热,以个人努力汇聚强大的动能,让点点微光照亮前行之路。在这个最好的时代,接过并跑好属于自己的那一棒,这个时代才会留下我们独特的印记。
精彩评论(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