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佳音巷 | 雨之气息

金彩云客户端>文化 作者:徐益丰 朗诵:黄浩敏 制图:卢嘉乐
2024-07-12 06:45

▲点击音频,一起聆听文章


雨之气息

作者:徐益丰

朗诵:黄浩敏


时针悄然指向午夜十二时,夜色沉浓,我却毫无倦意。此时,我正沉浸于丰子恺的《万物有真趣》之《山中避雨》,内心的思绪也随之翻涌。

突然,一阵雷鸣轰然炸响,暴雨倾盆而下,狂暴地拍打着院子中繁茂葱郁的香泡叶。窸窸窣窣的声响在耳畔萦回,恰如丰子恺笔下那越冲越淡的茶,而雨却是越落越大。而我就在此刻静静地倾听雨声,任由思绪在雨中肆意飘飞,直抵远方那遥远的回忆深处。

少年时代,我在公社大院度过。所谓的公社大院,不过是一座旧宅与几间平房,作为公社干部及其家属的宿舍与办公之所。我家人口众多,被安排在土青瓦盖成的两间泥墙房内,屋外是裸露的土墙,屋内则是泥泞的土地。这泥墙房建于何时已难以考证。

有一回,夜半时分,风声呼啸而起,雨也接踵而至。由于土青瓦长年未曾翻修,外面大雨滂沱,屋内竟也下起了小雨,就连睡觉的床都被雨水侵袭。这时,外婆匆忙将我们兄弟姐妹唤醒,大家分头拿着脸盆、脚盆,逐一接住漏水之处,忙碌了大半宿,直至天色微亮,雨才渐渐停歇,兄弟姐妹们也开始准备去上学。

上世纪70年代末期,随着首次社会大招工,我有幸被招入水电十二局工作。在那个年代,能够进入部属企业,着实令人称羡。先是乘坐火车,而后又搭乘大篷车,一群热血青年就这样来到了乌溪江水电站的工地。我被分配至厂房大队,厂房大队的职工宿舍及办公区建在名为迪青的一条山坳里,房屋顺着山坳而建,临时用房的墙壁均由毛竹片编织而成,再用黄泥稻草糊就。

乌溪江水电站于1958年动工,1962年停工缓建,1970年复工,而1977年正值历史新时期,工程建设的热潮迅速掀起。据说,当时在衢州市湖南镇,有上万名建设工人。我恰好赶上了工程建设的黄金时光。一同参加工作的,都是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离开城市来到山区,既兴奋又充满好奇。白天干活精疲力竭,晚上自然睡得格外香甜。

我所居住的宿舍,近乎位于半山坡之上。初夏的某个夜晚,暴雨骤然降临,雨水从山上汹涌而下,片刻间便冲进了宿舍。依稀记得,那时天漆黑如墨,不知是前半夜,还是后半夜,只听见一位工友高声呼喊:“快起来,快起来!水漫金山啦!”工友们在睡眼惺忪中,纷纷拿起铁锹、水桶将涌进宿舍的水往外舀,又用沙石在房门口堆砌成小围堰,以防雨水再次涌入。

后来,我调回地方,在一家企业工作。成婚不久,单位安排了一间闲置的仓库,作为我的结婚用房。在那个年代,单位能安排房屋,已算是极为体面之事。只因仓库用房年久失修,土瓦房漏水严重,事先虽已做过处理,用塑料纸在瓦片下方拉起,以防下雨时雨水直接漏下。然而某一日夜晚,风雨交加,雨落在窗上,滴在房顶上。我当时正在赶写材料,未曾留意雨声,结果塑料纸上的雨水积聚过多过重,径直冲到我的小桌子上,我只得将爱人唤起,全家一同抵御雨水,忙碌了整整一宿。

城市发展日新月异,我亲身感受着时代的巨大变迁。从住房紧张到单位分房,从集资房到房改房,再到商品房,历经数次换房,住房条件不断优化,再也无需忧心下雨天的漏水问题。

夜深人静之时,于书房中读书、写作,我却偏爱聆听雨声,思绪也会随之飘向窗外。在城市霓虹的映照下,千丝万缕的雨丝编织成一幅绚烂多彩的夜色画卷。

岁月如歌,生活如诗。初夏的雨,恰似丰子恺笔下那充满真趣的万物,它为我带来无尽的思索与回忆。我将继续阔步前行,以从容淡定的心态迎接生活的种种挑战,尽情享受生活赐予我的种种欢乐。





点击打开【佳音巷】专题



编辑:卢嘉乐
二审:章果果
三审:王龙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热力
热力
相关专题
佳音巷

精彩评论( 0

打开APP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