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宣传(金轩)|三个成语看义乌改革

金彩云客户端>锐评 金轩
2024-07-15 11:22

在浙江大地上,若要挑出一个依靠改革实现“逆袭”的地方来,义乌定是“候选者”之一。从一处穷乡僻壤,到“世界小商品之都”横空出世,义乌的发展历程很励志,也很有代表性。

前两天,“浙江宣传”发布的《“无中生有”何以可能》一文,开头提到一个重要细节——2006年6月8日,习近平同志在义乌调研时指出,义乌的发展简直是“莫名其妙”的发展、“无中生有”的发展、“点石成金”的发展。这让很多读者对“莫名其妙、无中生有、点石成金”的义乌产生了浓厚兴趣。

今天,我们就来“加更”一波,从这三个成语进一步探究义乌的改革发展之路。


一、“莫名”自有“其妙”

为什么是义乌?义乌最初没什么特殊政策和区位优势,甚至毫不起眼,“鸡毛换糖”的生意在很多地方也出现过,却唯独在义乌飞上了天。

看似“莫名其妙”,其实“有迹可循”。

义乌人自有求变的精神。义乌的“开局”是“七山二水一分田”,三面环山,土地贫瘠。过去,那里的人们一度穷得无米下锅。改革开放以后,义乌人开始与“贫瘠的自然”抗争,农闲之余手持拨浪鼓,肩挑买卖,用红糖、草纸等廉价物品,换取鸡毛以及其他废品,再加工后卖出,以获微利填补家用。这便是如今大家耳熟能详的“鸡毛换糖”。


图片

上世纪70年代,义乌货郎“鸡毛换糖” 图源:“瞭望”微信公众号


义乌人自有勤劳的品质。“百尺竿头立不难,一勤天下无难事”。义乌的崛起,与义乌人民的勤劳息息相关。正如电视剧《鸡毛飞上天》所还原的,没有一代代义乌人走街串巷、不辞辛劳的积累,那拨浪鼓就敲打不出鼓舞人心的精神节奏。“鸡毛换糖”既是义乌人创业初期的写照,也体现着义乌人不怕苦不怕累、敢闯荡敢拼博的品质。

义乌人自有独特的文化传承。《习近平在浙江》记载,习近平同志提起唐代义乌籍诗人骆宾王时曾诙谐地讲:“我说义乌的发展是‘莫名其妙’,其实奥妙就在丰厚的文化底蕴。”历史上,何止是骆宾王,还有宗泽、陈望道等仁人志士沿袭着刚正勇为的文化基因,汇聚成独特的地域文化,激励一代代义乌人充分实现个人价值。历经岁月淬炼,人们百折不挠地奋斗,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中顺势实现一次大的蜕变。义乌改革发展的内生动力就源于此。


图片

1992年,位于义乌篁园的大型室内小商品市场是义乌第四代小商品市场 图源:“浙江省摄影家协会”微信公众号


二、“无中”也能“生有”

在很多人印象中,义乌既不沿边也不靠海,却闯成了“世界小商品之都”,是特别明显的“无中生有”。其中,改革的作用至关重要。

有个故事广为流传:1982年,农妇冯爱倩“堵截”当时的义乌县委书记谢高华,“质问”为何不让摆摊。

有人说,是这一“问”,从无到有地叩开了一个大市场。但是,倘若当年“问而无答”,没有那“允许农民经商、允许农民长途贩运、允许城乡开放市场、允许多渠道开展竞争”的改革气魄作序章,恐怕也难有今天的义乌。

办起市场后,使其从“有”向“好”,改革也是关键力量。比如,义乌创新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有效应对外贸订单的碎片化难题,让小商品得以“拼箱”出海,帮助经营户既能抓住每一单,又节省了成本,这项改革做法成为义乌外贸稳增长的有力举措,也为国内专业市场开展国际贸易探索了新经验。

也有不少人好奇,几十年过去,义乌的改革动力为何不竭?

不妨看一看义乌的“深改会”,每次召开紧紧盯牢两件事:一是自我改革,通过转变职能、重塑流程等办法,解决群众、企业遇到的实际困难;二是向上争取,对本地没法解决的事项,寻求更高能级的改革支持。

当地干部说,这是为了让大家永葆深化改革的状态。而其最终目的,是用改革的思维和力量,悉心守护群众、企业的首创精神,推动事业不断发展壮大。

一例例所谓的“无中生有”,其实就是在改革发展过程中一次次的精诚所至、尽力而为。


图片

义乌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打包现场 图源:新华社


三、“点石”亦可“成金”

神话故事里,“点石成金”是化腐朽为神奇,但于义乌而言,这是一种物无贵贱、事无大小的态度,和一以贯之、日新臻善的定力。如滴水穿石、聚沙成塔,不因力量大小、能量多少,而因锲而不舍、追求极致,成就质变。

一根鸡毛、一颗纽扣、一条拉链,别人也许看不上的,在义乌人眼里都可以是“宝贝”。“货郎担们”靠此发家,将“市场”视作“看家法宝”。从谢高华到义乌历届党委政府,无不紧紧围绕“兴商建市”这一战略,一张蓝图绘到底。

为跑好这场“接力赛”,义乌也在为“商”字注入更深层次的内涵,从“以商促工、贸工联动”,到“以工哺农、以商强农”,再到建设国际化商贸城市,一个市场最终引发了一座城市的全方位变革。而在此过程中,每个领域、每一阶段,义乌都在努力突破创新,先后承接30多项“国字号”改革试点和40多项省级改革试点,率先试练一项又一项“新技能”。

“点石成金”,不仅点出了这座地瘠民贫小县城的蝶变,更点燃了这方土地上人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比如,在全国率先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城乡一体化发展,激活了农村沉睡资产,村民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了。

深入剖析义乌巧借市场的“点石成金”之谜,你会发现,它的成功实践也是浙江改革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


图片

中欧班列从铁路义乌西站鸣笛启程,前往西班牙马德里 图源:新华社


四、改革永远在路上

一路走来,义乌乘着改革的东风,书写了发展的奇篇。而今,改革步入深水区,须啃硬骨头。义乌的实践兼具特殊性和普遍性,需要在新时代中继续向前,努力解答新命题。

比如,怎样站得更高?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对于外向型城市来说,普遍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在此背景下,义乌当对准全面深化改革与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紧密联动、相辅相成,努力探索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如培育光伏、新能源等新的“无中生有”产业,与贸易优势相互借力,迎着以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为代表的“新三样”出海的浪潮,进一步拓宽发展新空间。

再如,怎样迈得更快?义乌众多改革的成功,不仅转化为自身优势,也为其他地方的发展与治理提供了参考。但同时,这也意味着“追兵渐近”。如何继续领改革之先,是义乌需要深入思考的。当年开放小商品市场,政府要承担很大风险,但谢高华毅然表态,尊重群众首创,开放义乌小商品市场。今天推进改革,依然应该尊重群众首创精神,从老百姓的需求和创造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把政府这只“有形的手”与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有机结合起来。这是义乌过去取得成功的宝贵经验,也是义乌更好走向未来的必由之路。

又如,怎样聚得更紧?人们常说,义乌是“世界的义乌”。从发展的角度看,怎样让义乌的改革创新精神辐射到更广阔的天地,是很多人共同的愿景。正如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城市群的发展,标注了深化区域合作、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协同的方向和趋势。义乌虽小,但有改革、市场、贸易、物流等大综合优势,也当以“独行快,众行远”的思路,积极探索与周边区域的协同发展路径,与更多地方共同创造分享发展的机遇和成果。

改革需要守正创新,准确把握“破”与“立”的辩证关系。重温义乌的改革故事,我们能看出,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聚焦问题,敢于创新、大胆探索,改革之花将绽放不息。







编辑:傅军杰
二审:骆雨婷
三审:王春雷
来源:浙江宣传
热力
热力
相关专题
浙江宣传(金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