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中首例!新术式,修“心门”

金彩云客户端>义乌 通讯员 谢蕊
2024-07-23 21:01

近期,浙大四院心内科团队实施了DragonFly™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TEER),成功为一位患二尖瓣反流的老年人修补无法闭合的“心门”。该手术的国产器械应用系浙中首例,标志着该院在心脏瓣膜微创介入治疗领域实现新的突破和引领。

据悉,患者73岁高龄,既往有长达20余年的高血压病史,且心脏支架植入9年余。据家属称,老人胸闷不适的症状已持续多年,以往在家休息静养有明显缓解。但最近两个月来,胸闷难受的情况比较严重,于是带老人到浙大四院就诊。

心超检查发现,该患者二尖瓣脱垂导致心脏瓣膜闭合不严,完善无痛经食道心脏三维超声检查提示,病变位于后叶P3区紧邻交界,瓣叶闭合见宽约2mm缝隙,造成大量偏心性反流。

据悉,二尖瓣是连接左心房和左心室之间的重要“单向阀门”,使得血液从左心房流向左心室。如果二尖瓣发生病变,血液从心室倒流回心房,称之为二尖瓣关闭不全或二尖瓣反流。患者会因大量血液倒流导致外周供血量降低,出现胸闷、气急等症状。

“人的心脏就像拥有四个房间、四扇门的房子,二尖瓣就是卧室(左心房)和客厅(左心室)之间的那道门。如果这道门关不上,去客厅时就会被门推回卧室,憋在里面出不去。”浙大四院心内科主任夏淑东表示,二尖瓣反流是最常见的心脏瓣膜病之一。对于程度较轻的慢性二尖瓣反流,以观察病情是否进展为主,若有症状,需服药控制。由其他疾病间接引起的反流,如心肌梗死、心肌病等,需要先治疗这些疾病。若病情加重,需手术修复或更换二尖瓣。传统心脏瓣膜疾病手术大多需要借助体外循环支持,在心脏停跳下开胸进行,创伤大。对于全身机体功能明下降的老年人来说,风险较大、术后恢复时间长且容易发生并发症。

经夏淑东主任团队讨论、结合患者意愿,决定通过微创介入的方式,经股静脉入路进行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TEER),无需体外心肺循环支持,仅需在大腿根部行长约1cm切口,创伤小,术后恢复快。

术中,团队通过精密调控系统,反复评估前进位置和角度、瓣叶抓捕情况、返流程度,于3区植入1枚二尖瓣夹,将瓣膜进行巧妙夹合。经食道超声显示瓣膜夹闭理想,反流程度由术前重度降至轻度,跨瓣压差2mmHg。

在食道心超的精准定位和引导,该院心脏介入中心、麻醉及护理团队多学科的密切配合、心内科医生的精细操作下,手术顺利进行。术后,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症状明显改善,术后第二天即可下床活动,目前已恢复出院。

【健康小课堂】

二尖瓣反流治疗新技术

经导管缘对缘修复(TEER),又称经导管二尖瓣夹合术,是一项基于外科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的经导管介入技术。其原理是采用二尖瓣夹合装置(夹子),经导管在超声及X线影像引导下夹住二尖瓣反流区的前、后瓣叶并使之接合,使心脏收缩期时瓣叶之间间歇减少或消失,而舒张期时瓣口变成双孔或多孔,从而达到减少或消除二尖瓣反流的效果。

与传统外科手术相比,TEER手术具有微创、手术时间短、无需体外循环机器辅助、安全性高等特点,因此对心脏功能及人体的损伤相对较小,更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近年来,浙大四院心血管内科实现了瓣膜微创介入手术的快速发展,此例手术在浙大二院瓣膜专家团队的帮助下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了继常规开展经导管(股动脉入路)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对二尖瓣介入治疗的突破。新技术的成功开展,为浙中地区结构性心脏病极高危及重症、高龄患者带来了新选择。

编辑:余首锋
二审:潘晓红
三审:邵建伟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热力
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