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得下公文包,也容得下“菜篮子”。被央视、人民日报频频点赞的“背篓地铁”,让人看到城市的包容与温暖。在金华,也有这样一条“扁担专线”——每天都有一群用扁担挑着瓜果蔬菜的农民搭乘金义东市域轨道交通,前往金华市区、义乌城区卖菜。
每天清晨六七点,金义东线塘雅站都会迎来一批特殊的乘客。他们或拎着竹篮,或用一根扁担挑着塑料筐,里面装着自家种的当季新鲜蔬果。8月7日清晨,记者跟着果农老周,坐上一趟“扁担专线”出发——
8月7日清晨6点15分,随着金义东市域轨道交通塘雅站的开站,两名果农挑着四个塑料筐顺利通过“爱心助农”通道。框里装满了新鲜采摘的葡萄,车站在安检处特别准备了一辆小推车,工作人员帮助她们将五六十公斤的葡萄通过直升电梯运上站台。6点37分,该站首班开往义乌方向的下行列车到站,她们赶早上车,向目的地义乌国际商贸城出发。
“第一班列车,这两位塘雅阿姨每天准时来。”塘雅站值班站长严丽娜说,她们已经成为站点工作人员最熟悉的乘客,每天运营伊始,就会有菜农、果农带着一筐筐瓜果、蔬菜赶到塘雅站,搭乘首班车前往城市。去年起,金华轨道交通就专门在站点安检处设置了“爱心助农”通道,耐心做好乘车引导,让“菜篮子”一路畅通无阻。
“在这里工作的年轻人都很好,看我们东西重会来帮忙。”两位阿姨中,一位60多岁能享受半票,另一位70多岁则能享受免票,虽然家里经济条件都好了,但还是闲不住,地里不能荒,种的瓜果蔬菜吃不完,拿到城里卖能补贴家用。“助农通道和直升电梯很好,水果不好过安检机容易碰伤,品相不好就难卖出好价钱了,站点给我们提供了不少方便。”
严丽娜告诉记者,像这样的菜农在塘雅站、义亭站等乡村站点很多。他们都是周边的农民,轨道交通开通以来,就大清早搭乘轨道交通前往市区卖菜。比如,塘雅站每天都来的熟面孔有五六位,不定期而来的则有二十多人,他们带来的都是时令蔬果,春天有野菜,夏天有葡萄、香瓜,秋冬则有红彤彤的草莓……
车上,60岁的黄师傅告诉记者,30年前,塘雅葡萄就小有规模。每到丰收季,当地每天都有百来号农民带着葡萄乘火车到杭州卖。“当年,我也是其中一员。”他回忆,当时他们要把葡萄运送到塘雅火车站,每天有两班客车会从金华开往杭州,车上有两节车厢专门腾出来作为“果农车厢”。
“早上坐客车出去,次日凌晨搭货车回来,和现在没得比。”黄师傅说,虽然已经改行多年,但每到葡萄季,看到塘雅站挑着筐去城里卖的农民他还是很感触。“我们的城市一直很有人情味。”
金东区曹宅镇五和村的周阿贵家有半亩地,每年夏天,他就“趁热”在地里种甜瓜,从播到收约莫需要40来天时间,而成熟期就在这短短10天左右。一周前,地里的甜瓜已可以采摘上市,每天天刚亮,周阿贵就会到地里采摘甜瓜,将瓜收进塑料筐,然后骑上电动三轮车赶去塘雅站。
7时15分,77岁的周阿贵带着两个塑料筐抵达塘雅站,框里装着约莫50公斤甜瓜、一台电子秤、一听解暑的啤酒和一袋莲蓬。“莲蓬是村里一位80多岁老太太的,我帮她带出去卖,赚的钱全给她,做好事嘛!”
刚上车,周阿贵就站到车厢一角,并把两个塑料筐搬到身边,尽可能不影响其他乘客。他手里拄着扁担,安静地站在窗边,有时望向窗外。同他一起去义乌的同村人老周年近八十,还是第一次乘坐轨道交通,此行是去城里逛逛玩玩,熟门熟路的周阿贵就成了“导游”。
周阿贵卖瓜,家里孩子并不支持。但是,干了一辈子活的老人还是闲不住。自家地里种的甜瓜每年产量在1000斤,如果不去卖,果子只有烂在地里,在他看来十分可惜。
孩子们考虑到安全问题,一度不许周阿贵出去卖瓜了。“以前从村里到金华市区或义乌,只能蹭人家的货车,按人头算钱,一个人要10到15元。瓜果容易被刮蹭到,路上也不安全。”现在,有了轨道交通,出行更安全方便,孩子们才答应。
周阿贵的目的地是义乌国际商贸城,中途他要在秦塘站换乘一次,到站后就在站点附近街上卖瓜。这些地方人流旺,往往不用到下午2点,他就能卖完瓜返程;有时生意好,他还能赶回家吃午饭;有时目的地还没到,在车上就有赶着上班的年轻人跟他买瓜。
周阿贵是一名退伍军人,每个月有3000多元退休金,两个女儿很孝顺,但他还是不想闲下来。“人活着就要劳动,现在日子那么好,多有盼头。”周阿贵笑得咧开了嘴,去年瓜的价格每斤4元,今年价格涨了1元。“你看,我77岁,坐车(免票)不要钱,(去年)卖瓜10天能赚5000元。”
车上,40岁出头的葛女士带着一篮子约莫10公斤的葡萄去义乌卖。葡萄是父亲种的,在义乌上班的她帮忙拿去卖。“老人家种点东西不容易,家里吃不完了就想着拿出去卖点钱。”葛女士说,这篮葡萄大约能卖出200元,钱小意义大,每回当她把钱交到父亲手里,老人都特别开心,一颗甜瓜、一把蔬菜承载的是农民对生活朴实的希望。
金义东市域轨道交通线上,一条“扁担专线”连接了城市的人情味和乡村的共富路。临别时,周阿贵硬塞给记者一个甜瓜,让我们一定尝尝他种的瓜——果实的味道是甜的,真的很甜。
精彩评论(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