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金华第一首诗的人,是谁?
若要说金华的诗歌渊源,最重要的人物当然是沈约。
沈约像
公元494年,金华还不叫金华,因地处“瀫水之东,长山之阳”而被称为东阳郡。那一年,53岁的沈约出任东阳太守。
沈约是南朝文坛上一颗耀眼明星。不过,他是怀着沉郁心情来金华的。南朝政坛风云变幻,因王室内乱,沈约失去倚靠,年过半百飘零异乡,自是内心凄凉。
在金华,某个黄昏,沈约登上玄畅楼,眼前景色触动心弦,吟咏《登玄畅楼》。之后,又有五言诗《八咏》:
登台望秋月,会圃临春风。
岁暮愍衰草,霜来悲落桐。
夕行闻夜鹤,晨征听晓鸿。
解佩去朝市,被褐守山东。
沈约意犹未尽,又以《八咏》中的每一句为题,作了8首长诗,就此成为诗歌史上别开生面之作。
《八咏》长诗题于玄畅楼上,1803个字,洋洋洒洒,蔚为大观,一时间成为绝唱。后人也因此将玄畅楼更名为八咏楼。
因为《八咏》之盛名,以及沈约在诗歌史上的地位,自唐代以来,八咏楼就成了文人墨客心中的“网红打卡地”。诗人们千里迢迢而来,落帆金华岸,登临八咏楼,站在沈约当年站过的地方,看着他看过的风景,抚今追昔,思古咏怀。
但沈约并非为金华写诗第一人。在他之前,谢灵运经水路过金华,留下两首水灵灵的诗。诗曰《东阳溪中赠答》:
可怜谁家妇?缘流洗素足。
明月在云间,迢迢不可得。(其一)
可怜谁家郎?缘流乘素舸。
但问情若为,月就云中堕。(其二)
谢灵运写下这两首诗,大约是公元423年前后,有说是他去永嘉任太守时,有说是他从永嘉辞官回故乡途中。
谢灵运像
谢灵运以山水诗闻名。这两首虽非其山水诗名篇,却也别具一格:以民歌体写水上的爱情。而东阳溪中少男少女的这一问一答,也成了文学典故。李白就曾化用:“东阳素足女,会稽素舸郎。相看月未堕,白地断肝肠。”
在谢灵运的小舟到来之前,东晋时期,还有个人物来过金华。
关于这个人物,谢灵运有过评价:“若殷仲文读书半袁豹,则文才不减班固。”如果殷仲文读书有袁豹的一半,那他的文才就不输班固了。
殷仲文,对于今人来说,面目远远不如沈约和谢灵运清晰。这是个不怎么爱读书但有才华的美男子,曾任会稽王司马道子的骠骑参军。殷仲文是桓玄姐夫,因桓玄与朝廷有矛盾而受猜忌,被降为新安太守。桓玄占据京师时,殷仲文弃新安郡投靠他。然而桓玄称帝没多久就兵败被杀,晋安帝复位,殷仲文上表请求辞职,晋安帝下诏不许。殷仲文从此不得志,徙任东阳太守。
殷仲文任东阳太守事迹已不可考,他与东阳太守之间却还有另一重缘分,他留下了一首《送东阳太守》诗:
昔人深诚叹,临水送将离。
如何祖良游,心事孱在斯。
虚亭无留宾,东川缅逶迤。
东阳太守殷仲文留下一首《送东阳太守》诗,这听起来似乎有点混乱。这是殷仲文写诗送给哪一任东阳太守呢?不得而知了。
《送东阳太守》一诗最早收录于欧阳询等编纂的《艺文类聚》。这是殷仲文存世的三首诗之一。当然,殷仲文这首诗,只能算是和金华有关的最早诗作。要说为金华写诗第一人,目前来看还得是谢灵运。
殷仲文出任东阳太守,还留下一个著名典故。殷仲文去世百多年后,庾信写了《枯树赋》,开篇即是:“殷仲文风流儒雅,海内知名。世异时移,出为东阳太守,常忽忽不乐,顾庭槐而叹曰:此树婆娑,生意尽矣。”
殷仲文以树自况,羁留北方的庾信,对殷仲文当时的心境感同身受,于是有了这篇感怀身世的名作。全篇结语也是名句——
桓大司马闻而叹曰: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精彩评论(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