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义乌成为瞭望全球的窗口。2014年11月18日,首列“义新欧”中欧班列从义乌出发,开启了义乌通过铁路方式探路出海的征程。10年时间,“义新欧”中欧班列运营线路已经拓展到24条,累计往返运行超万列。快速发展的背后,少不了一群人,那就是“义新欧”的订舱代理们。其中有一位极为特殊,他是负责首趟“义新欧”班列(义乌至马德里)组货的义通欧物流负责人林辉寰。今天,我们一起来听他与“义新欧”共成长的N个“第一次”。
在义通欧物流有限公司铁路口岸二期仓库前,一辆辆货车整装待发,集装箱里的货物将通过义新欧中欧班列运往海外。
义通欧物流有限公司铁路口岸二期仓库
但和过去不同,这些货不再只来自于一位货主。“比如这个柜子就有五个客户,如果说像前期没有集拼的业务,货主可能要十几天或者一个月的时间才能把货物集齐。”仓库拼箱主管陈彬告诉记者。
集拼符合义乌小商品规模小、品种多的特色。“集拼仓+海铁”出口的想法,最早就是由义乌市义通欧物流有限公司负责人林辉寰提出的。在他和众多义乌货代、物流公司负责人的共同努力下,义乌海关积极向上争取,终于在2023年3月13日,全国首个集拼仓海关监管场所在义乌铁路口岸二期通过验收,不仅可以“一柜多票”,降低企业运输成本,还能“先查验后装运”,有效避免一单抽查、整柜滞留及二次装箱等问题。
义乌市义通欧物流有限公司负责人 林辉寰
“在改革试点和政策争取上面,不单单是义乌政府全力以赴,这股拼劲也是刻在我们骨子里的。”林辉寰说道。
为了发展,就要拼尽全力、向上争取。对于从事20多年国际货代生意的林辉寰来说,第一次有这样的强烈想法还要追朔回十年前,“义新欧”平台创立前夕。
当时,林辉寰的公司每年有几千个货柜发往欧洲,在马德里积累了大量客户资源。听说义乌要开中欧班列,他一开始有些畏难情绪,但“义新欧”运营平台创始人冯旭斌的一句话打动了他。“冯旭斌说到了‘一带一路’的意义,他说你就提条件,所有责任我来背,所有风险我来扛。”那次交谈后,他就带着冯旭斌去西班牙,找到了当地的海关和车站拜访。
2014年11月18日 首趟“义新欧”班列(义乌——马德里)成功开行
马不停蹄地对接工作后,短短两个月不到,装载着82个标箱的首趟“义新欧”中欧班列成功开行。
然而,通过铁路运输开展进出口贸易对于当时的义乌来说是个新鲜事,很快,各类棘手问题接踵而来。因为义乌没有铁路口岸,跨境快件进入到国内后,在海关系统内部无法实现转关。
作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大胆的林辉寰立刻向时任义乌海关关长林江汇报了情况。在数次对接后,海关部门采用最传统的手工关封,由义乌海关出一份关封给杭州海关,通过电话沟通后实现转关。
就这样,半年后,2015年12月22日,义乌铁路西站作为临时口岸对外开放,2016年11月正式投用,方便义乌更好地连接国内外市场,促进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通过“义新欧”中欧班列,逐渐建立起商品种类更丰富、生意圈更广的全球贸易枢纽。
义乌港直通仓
如今在义乌港,总能看到新能源汽车整齐排列,准备装箱出口。2023年,义乌的货物出口总值突破了5000亿元,箱量达到了约130万标箱,其中,新能源汽车等汽车出口业务成为外贸新热点。“今年1-7月,我们出口了3000多辆汽车,价值在3亿多,这里面新能源汽车是1000辆,大概货值是在1.2亿左右。”义乌市商务局党委委员黄俊侨介绍。
然而往前推几年,中国制造的新能源汽车通过铁路运输出口在国内还没有先例。安全运输问题、抵达目的国后的转运事宜都需要探索。嗅觉敏锐的林辉寰又迈出了大胆的一步。
“2017年左右,中国新能源汽车陆续多起来了,我们觉得在欧洲也会普及起来。但对于义乌,特别像义乌本土货代来说,是一个挑战。我们当时探讨了很多固定方案,细到车要怎么装进集装箱。”林辉寰说,如今西安铁路口岸的新能源汽车铁路出口方案就是向义乌学习的。
遇水架桥、逢山开路,从“义新欧”首次出海、首列回程,到首台新能源汽车通过铁路运输出口,再到首票“跨境电商(9610)+海铁联运”出口,多式联运“一单制”试点……无数个“义新欧”探索出海的“第一次”,也是林辉寰的人生“第一次”。
他说,尽管未来挑战重重,但在中国发展开放型经济中不断探索,从而贡献更多义乌智慧的脚步永不停歇,“未来如果可以的话,我想参与铁路标准化的制定。一直以来,国际物流和国际贸易的规则标准,并没有在我们中国人自己手上,我想这是我们必须做的”。
精彩评论(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