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报告㉘】小修小补蕴藏大民生!补胎、开锁……记者又出手了

金彩云客户端>社区 记者 方令航/文 俞佳妮 摄/视频
2024-10-11 10:59

俗话说,听过不如见过,见过不如干过。金华晚报全新栏目《体验报告》正式上线。这是一档角色体验类栏目,每期内容,记者都会以“第一视角”体验的方式展开报道,遇见不一样的人,经历不一般的事,引发深一度的思考。每一次体验,都是与这座城市同频共振,都是在带着读者抵达不能抵达的现场,记录这座城市向上生长的过程。


烟火气里蕴藏“大民生”。我市在创建文明城市过程中加强柔性执法,统一设置便民服务亭,让修自行车、配钥匙等“小修小补”规范有序回归百姓生活。这个行业需要从业者有着怎样的业务素质,他们又有着怎样的酸甜苦辣?日前,记者走进便民服务亭,体验如何给市民提供生活便利。


市区玉苑街街口有间小小的便民服务亭,店门只容得下一个人进出,里面放着一张工作台,还码放着修车工具和部分车辆易损件。店主童伟春不仅为附近居民提供配钥匙、修自行车等服务,谁家遇上门锁坏了、线路跳闸等困难,他也会去搭把手。忙的时候顾客接二连三,各种小碎活让童伟春顾不上吃饭;闲的时候大半天没人光顾,童伟春就在便民服务亭里打打盹或是整理他的“家当”。


很快,有人拖着电动自行车前来维修。只见童伟春手拿螺丝刀,轻巧地拆下电机罩,检查线路、测试,发现故障、重装,每一个触点、每一根电线他都仔细检查,每一个步骤他都一丝不苟。在童伟春看来,手艺活讲究认真仔细,用心做自己的手艺才有用武之地,能在给别人带来方便的同时体现自己的价值。



“补胎没有什么技术含量,赚几元手工费,修电动自行车赚得多一些,现在的电动自行车轮胎由多层结构组成,每换1个轮胎能赚个10多元。”童伟春一边干活一边介绍。他熟练地撬开电动自行车外轮胎,取出内胎打上气,将其浸在盛了半盆水的脸盆中,一边用手转动一边观察是否有气泡冒出,很快就发现了漏气点。记者拿起锉刀试着把漏气点附近锉平滑,不过,试了试就放弃了。锉胎看似简单却要掌握力道,初学者很容易把胎面锉穿,那样就只能换胎了。锉胎完成后,童伟春取出一个补胎贴贴上,敲打几下,内胎就补好了。



“你稍等,我马上到。”采访间,童伟春接到市区西关一市民的电话,对方把钥匙忘在了家里,只能拨打童伟春的电话求援。童伟春拎起开锁的工具箱,骑上电动自行车匆匆赶去。在外人看来,开锁行业带着几把钳子、钩子就可以走遍天下。


“其实开锁也是一个需要经常学习的技能。”童伟春说,从业至今他多次外出学习,还不时在网络上了解锁业的最新发展。锁业更新换代很快,隔不久就会有新产品。“20年前多是结构相对简单、科技含量低的木门锁,随着科技的进步,出现了防盗门A级锁芯,如今还有防盗门B级、C级锁芯和指纹锁。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这个行业的发展。”



童伟春干这些手艺活已有20年,这些年来,他凭借着娴熟的手艺和务实的态度,被越来越多的市民认可,小小手艺活让他在城市安居乐业。他以前在南苑菜场边修配钥匙,因为环境治理,摊位被清理,于是租了一个10多平方米的小门面房。后来有了便民服务亭,夫妻各守一处分开营业。“政府提倡‘小修小补’回归老百姓的生活,我觉得这是个双赢的好事。我们这些手艺人有事干、有钱赚,市民修个门锁、补个车胎也方便,很多老客户在家门口或者打个电话就能解决问题。”



在市区,这样的便民服务亭有20多个,助力基层治理服务能力整体提升。“小修小补”有序进入社区便民服务体系,是对城市商业“毛细血管”的完善,也是对便民服务设施的补充,它让群众的获得感不断提升。

记者手记


修鞋摊、修车摊、配钥匙铺……这些承载着便民服务功能、象征着城市烟火气的“商业微形态”曾经在大街小巷都能轻松找到。然而,随着城市经济发展和居民消费习惯的迭代变迁,一些“小修小补”的便民服务摊点几近消失。


近年来,城市管理按照“为民便民”原则,通过点位优先、政策扶持、租金优惠等方式,引导童伟春这样的流动摊贩入驻,营造成本更低、客群更广的服务环境,努力把居民日常的“需求清单”转化为便民利民的“满意清单”。相信随着城市治理相关政策的不断完善,“小修小补”会为更多市民送上找得到、用得着的便捷服务,让城市更有烟火气。



编辑:陈芮
二审:汪蕾
三审:黄晓华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热力
热力
相关专题
【专题】体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