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两头乌,原产地为浙江省金华的孝顺、澧浦、曹宅,义乌的东河、上溪、义亭,东阳的画水、湖溪等地。其最显著的外形特征是毛色中间白两头黑,即在头颈部和臀尾部为黑皮黑毛,胸腹部和四肢均为白皮白毛,在黑白相交处有明显的黑皮白毛的晕带。“两头乌”由此而得名(金华话“乌”即黑的意思)。由于其外形憨态可掬,颇有点像国宝熊猫,而又珍稀难得,故又被称为“中华熊猫猪”。
金华两头乌
历史上金华农民习惯以大麦、黑豆、米糠和紫云英(春季)、蕴草(夏季)、番薯藤叶(秋季)、萝卜和胡萝卜(冬季)配合喂养金华两头乌。精料都经过粉碎煮熟,青料一般切短煮熟(笔者少年时在东阳老家农村亲见农家锅灶有三口锅,其中最里面一口一般用作煮猪饲料)。优质的饲料加上精细的管理,对形成金华两头乌的腌肉型和优良的肉质起着重要作用,但农户猪舍狭小阴暗,加上习惯熟伺,饲料中缺乏某些维生素和矿物质,这对金华两头乌形成较小的体型和较细骨骼有一定影响。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金华农家锅灶
金华两头乌按体型可分为大、中、小三型:
小型,俗称“老鼠头”。个体较小,品质最为细致,结构紧凑;耳小下垂,嘴筒较窄长,额面皱纹少;背窄而平直,四肢细而高,皮薄而骨细,特别适合腌制火腿。
大型,俗称“寿字头”。体型较大,头短,耳较大,额部皱纹多而深;背稍宽,四肢粗壮稍短;皮较粗、有皱纹,生长速度比小型两头乌快。
中型,体型适中,介于大型和小型之间。耳中等大小,额部有少量浅的皱纹;背腰长而平直,四肢结实;皮较薄,骨也细。
加工金华火腿原料必须符合相应的卫生要求和规格要求:
卫生要求:经兽医卫生检验合格,血清、毛净、无污染、鲜度良好。公猪、母猪、伤残猪、黄膘猪、传染病猪、皮肤病猪、吹(打)气猪、注水猪及非正常宰杀死亡猪的腿都不准作加工原料。
规格要求:只重6公斤以上,皮薄脚细,皮的厚度0.35厘米以下;腿心饱满,瘦多肥少,荐骨皮下肥膘厚度小于3.5厘米;外表无破损,腿皮无严重红斑,无欠皮,不脱臼,不断骨,外形完整。
金华两头乌猪肉具有以下优点:
肌肉颜色鲜红,系水力强,干物质含量高,尤其富含肌间脂肪,肌苷酸含量较高,肌肉细嫩多汁,肉味鲜香。
脂肪中饱和脂肪酸含量较多,熔点较高,颜色洁白。
皮薄骨细,股骨细长,后腿皮骨比例低,可食部分多。
上述第一个优点保证了两头乌火腿色泽鲜艳、香醇味美;第二个优点保证了金华两头乌火腿质硬、不易滴油和不易氧化变质,有较好的耐藏性;第三个优点保证了金华两头乌火腿具有更高的食用价值。因此,金华两头乌可以说是加工金华火腿最好的原料。
精彩评论(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