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小说创作一样,散文亦强调地域性。
地域色彩浓烈的散文,笃定会带着作家的鲜明特征。比如鲁迅、沈从文、孙犁、老舍的散文,也包括铁凝、贾平凹的早期散文,我们都可以感受到。而在当下文坛,也有长期专门写某个地域生活的散文名家,譬如写桐庐山水的浙江作家陆春祥,写皖南烟火的安徽作家钱红莉,写“稻田读书”系列的衢州作家周华诚。
义乌古老而富有魅力。亿万年前的恐龙足迹有迹可循,万年前的先民稻作硕果累累,近三千载制陶技艺惊绝于世。在时光洪流的千锤百炼中,孕育了一大批震古烁今的历史名人。一方水土,涵养了“勤耕好学、刚正勇为、诚信包容”的义乌精神。
改革开放40多年,义乌的综合实力已名列全国百强县前茅。这种“莫名其妙、无中生有、点石成金”的发展,有一个显著特征,即人的流动性。人是最活跃的生产力,假如没有人的流动,思想的解放和经济的繁荣就会变成一纸空谈。
一新闻界朋友在义乌当驻地记者6年,写了4件中国新闻奖作品。当问其采写体会时,他说,“神奇”的义乌是采之不竭的新闻富矿。
就体裁而言,地域散文虽不同于新闻报道,但用最真切的文字,书写自己最熟悉的生活,总是相通的。
缪文中码字作文时日不长,但他留心生活,注意观察,信手拈来的素材,一经其思想,皆成丰富多彩的故事——晨跑,赏花,饮酒,参禅,爬山……都是日子的鲜活可爱。
故乡与亲情,是作家永恒的宝藏。世界上没有一个作家能回避这两个题材。《幽径浅辙》(2024年8月,百花文艺出版社)剖为3辑,其中《忆外婆》《泪别五叔》《从“义合”到“春盛”》《我的前洪情缘》等文章,是作者一个字一个字说给你听的亲身经历,貌似质朴平和,实则是作者情感与思想的凝炼,就像稀饭有稀饭的清淡,牛奶有牛奶的浓香。而那封《给小女成人礼的信》,是以诗歌形式来表达的,道尽了一位父亲从“盼女成凤”到想做女儿“闺蜜”的心理转变,既贴近生活,又合乎人伦。
用心写作是对文字的尊重,亦是对读者的尊重。义乌是新兴的国际贸易城市,城区塞车现象由来已久。但到底堵得如何,相信多数人没什么体会。
“平阳山仓库离江东客运站不远,直线距离不过两点五公里。然而就在这段路上,我遭遇了令人咋舌的大堵车,印象之深刻骨难忘。”(《堵车记》)
驾驶员被堵在宽阔的街道中,想进无门,欲退无路,“闲坐悲君亦自悲”。文中因为急着办事,不得不下车疾走,却意外瞧见被堵驾驶员的“千姿百态”:
“有左顾右盼焦急张望的,搔头挠耳忐忑不安的,趴在方向盘上无精打采的,双手托腮似睡非睡的;有专心致志玩游戏的,满脸笑容瞪着手机看电影的,半只脚伸出车窗仰面呼呼大睡的,戴着耳机闭着双眼悠闲听音乐的;还有怨声载道骂交警的,抢得大红包欢呼雀跃的,捧着手机时而狂笑时而懊恼拍大腿的,跟朋友微信语音聊天毫不在乎的;更有聚在一起抽烟聊天的,遇急事无法出行而打 122 报警的……一个坐在小货车副驾驶座上的小伙子,戴着眼镜,手捧一本书,时而凝思,时而下笔,完全不在乎车流动不动的。”
散文重视人生体验,主题的虚构性与语言的抽象性都受到一定的制约,而作者的身份与思想却在最真诚的状态下向读者敞开。
有一天,文中去水暖店买配件,没想到店老板会为这十几元钱的小生意,亲自动手把一个个连接件都烫接好,使他省却了不少繁琐的环节。为此,他感慨地写道:“专业的品质,热情的态度,贴心的服务,让我感觉如做上帝一般,怎能不为之动容?”(《天下快意之事莫若友》)
义乌市场之所以蓬勃发展,政策、机遇、环境等都是不可或缺的因素,但如果缺少“精明的义乌商人”,未必有今天的繁荣。
文学是人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而所谓的“高”,就是作家的情感与思想的提炼。集纳在《幽径浅辙》的79篇地域散文,长长短短,或诗或赋,无一不是其呕心沥血之作。
著名散文理论家陈剑晖曾说:“好的散文的确应包含有诗的种子,只不过这些种子不是生长于精神的荒原、干枯的心灵和贫瘠的土地,也不是发芽于漂亮的抒情文字中,而是植根于思想的沃土,孕育于丰饶滋润的心灵,弥漫于散文的整体之内,而后外化为特有的美学风范,给予读者掩卷后无尽的遐思。”(《诗性散文》)
缪文中曾在商城做生意,“近三十年的商海搏击,已把年少的轻狂和青春的激情分解殆尽。在衣食无忧的环境里,开始厌倦商场的厚黑”。
人生有多长?徐志摩说,不过是午后到黄昏的距离。人活着,其实就是与时间对抗,但生命终究抵不过无涯的时间,只能心平气和地妥协。
商场如战场,既然萌生退意,又该如何度过余生呢?
缪文中想到了几位文学前辈的教诲:“人世间,除了文字能流传千古,其他一切都是空的。家财万贯挥霍一空,浮名虚利能流传多久?唯有文字(透过文字流传的精神)才是真正的传家宝。”(《鬓华心笺·自序》)
“名利来了总还去,此生只向字低头。”缪文中调整生活规律,彻底切割网络游戏,独居书斋,静心阅读——最惬意的读书,是没有负担的读书。
缪文中先读古诗词,在平仄格律中体会中华传统文化之韵味。他说:“伏易安词中领悟绵绵愁绪,潜东坡韵里体会壮志豪情,读美成词心怀敬意,品幼安句扼腕长叹……尘俗脱落,静气钻研;再默读《声律启蒙》《笠翁对韵》,揣摩平水韵与词林正韵之差异,细考平仄去入演化之端倪,以此奠定声律根基;又熟记经典佳作传世名篇,探究创作社会背景与所处环境,推敲作者思想与情感。从中解析经典名句历久弥新之原委,体会人生哲理,以此汲取营养,进益经纬。”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3年之后,即2020年9月,缪文中出版首部诗词集《鬓华心笺》(上、下两册,团结出版社),虽说文句还稍显稚嫩,但伸手摘星的勇气毕现无遗;又过3年,再出诗词集《榷轮之辙》(西泠出版社),诗文质量已不可同日而语。相较之下,这次推出的《幽径浅辙》承继了前两部集子的创作风格。
业余作者能保持恒久的创作激情,完全依凭那一分滚烫的热爱。缪文中把写作当成生命的根须,牢牢地扎在生活的土壤里。如今,他将心灵沉浸在散文这片纯净透明的世界里,在被生活所爱的同时,也表达着对生活、对读书、对思考的爱。他在享受着文学,也创造着文学。
平常日子,一些零乱的句子,像突然窜出的蝴蝶飞舞。如果不马上记下来,它们似乎立即会消失不见。但自从有了智能手机,这一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春分,“昼夜均而寒暑平”,是一年中最美时光。春分那天,缪文中巧妙地选取13位圈友就春分话题写下的文字,有感而发:“一粒尘埃,在空气中凝结,最后生成磅礴的风雨;一粒沙石,在蚌体内打磨,最后结成昂贵的珍珠。有时候,渺小的开始,可以成就雄伟而宏大的事业;有时候,平凡的开始,可以走出崇高而伟大的人生。”(《朋友圈里的春分》)
散文需要多种姿态的创作。缪文中原本是写诗的。细读《幽径浅辙》,你会觉得,诗和散文的边界已然模糊,但诗的语感、节奏和韵味还在,尤其文字间散发出来的那种淡淡的诗意,往往让心灵拱出别样情怀。
东河肉饼,是义乌的知名小吃。缪文中睹饼寻思,以“料”兴托,竟亦别具特色。其中,他对“面”与“葱”的解读,看似单薄的文字,背后却是磅礴的思想:“面者,脸也。面有筋道,方彰其形,犹如人之容貌,喜怒哀乐皆现。所谓‘君子豹变,小人革面’,其面之糅合传情。”“葱者,通也。青葱白面,香而增色,令人赏心悦目,况其出于人手。所谓‘心之所向,素履以往’,其葱之香堪通心。”(《肉饼宴》)
散文,本来就是散装的文字。集中了是好,散成一团乱麻,也别有意趣。只要是诚心诚意地记录这个时代,都是有意思的。
地域文学,强调的是对过去的记忆。换言之,文学就是一个人的经历。
人生无非一场“来过”,人生来过的意义又是什么?是当个体生命消失之后,这世界还留下了你来过的痕迹——通过书写抵抗虚无,让生命获得恒久的寄托,这是写作者共同的追求,而写下的文字,便成为他们生命存在的另一种方式。
义乌乃藏龙卧虎之地。我不敢肯定缪文中是义乌乃至金华作家中最为勤快的,但他弃商从文,犹如蹒跚学步,在不长的时间里,接连推出3部或诗词或散文的集子,足见其所花心血,刻“痕”累累。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榜样已经站在那里,盼望更多的人才和佳作能赶上来,紧随其后,使我们的文学天空星光灿烂。
精彩评论(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