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10日《行风热线》上线单位:市民政局
上线嘉宾:
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张毅
市民政综合服务指导中心副主任 叶雯婷
婺城区民政局救助福利和养老服务科科员 胡凡
金东区民政局救助福利和养老服务科科员 孔俊卿
金华开发区社会事务部救助扶残科科长 包晓红
金华市民政局救助福利和慈善促进处负责人 费凡
主 播:钟 原
问:2024年民政部门在社会救助领域主要开展了哪些工作?
张毅:一是稳步提升兜底保障标准。全市低保标准从1100元/月提高至1145元/月;全市特困人员基本生活平均标准从1706元/月提高至1839元/月。向全市1.98万名低保、低保边缘家庭中的残疾人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8199万元;向全市1.25万名低保家庭中的老年人发放基本生活补助695万元。
二是实施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将全市3类在册困难群体和5类潜在困难群体共21.5万人纳入动态监测范围,依托浙江省大救助信息系统,围绕6个维度19项指标开展风险监测预警,通过线上大数据及时发现致困风险,按时完成核实和帮扶工作。
三是加大服务类救助力度。全市建成县级社会救助服务联合体10家,形成20余项的服务类帮扶目录。2024年全市共开展困难群众探访关爱15.34万人次,完成困难需求和帮扶资源的精准匹配6.4万余次,投入资金2685万元,实施服务类救助项目285个,服务覆盖困难群众4.3万人。
四是推动救助慈善融合发展。出台《关于加强政府救助和慈善帮扶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推进政府救助和慈善帮扶在阵地、对象、信息等方面的有效衔接,提升综合帮扶质效。
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张毅
问:开发区如何推进社会救助“物质+服务”工作?
答:开发区通过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综合考虑收入、财产、健康状况、教育程度等因素,准确识别需要物质和服务救助的对象。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服务”的模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机构照料服务、部门联动服务、社工志愿服务、邻里互助服务、慈善救济服务等七种服务方式,按照服务对象申请事项提供对应服务,分类建立“一户一档”服务类社会救助工作档案,随时掌握服务对象情况,实现高效救助。同时依托省社会救助大救助信息系统,搭建“物质+服务”救助平台,整合人社、卫健、医保、残联等14个部门的救助帮扶数据,提高救助精准度,为特殊困难群众救助对象提供必要的生活服务、健康护理服务、清洁服务、提升服务,推进社会救助方式项目化、多元化发展。
问:什么情况下可以申请临时救助?
答:临时救助分为支出型临时救助和急难型临时救助两类:
支出型临时救助:家庭成员因患病导致医疗必需支出突然增加超出家庭承受能力,医疗费用在扣除医疗报销、医疗救助及其他救助后,按照相应比例给予救助;
急难型临时救助:因遭遇火灾、交通事故等意外事件导致家庭主劳动力致伤、致残造成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按照相应比例给予救助。
突发意外事件发生在金华市区的其他流动人员向突发意外事件发生地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救助申请;或是通过浙里办APP进入浙里救进行申请。
明日预告:3月11日《行风热线》上线单位:市民政局。欢迎拨打热线电话:82362218参与节目。
精彩评论(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