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举行历史文化名城日活动 发布《婺派建筑保护与利用设计规范》

金彩云客户端>城事 记者 倪晗 文/摄
2025-03-18 16:48

3月18日,我市在金华开发区汤溪镇下伊村举行历史文化名城日活动。当天,婺派建筑领域首个技术导则《婺派建筑保护与利用设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发布,为婺派建筑的保护与利用提供了有力的指导和约束,助力充分发挥历史建筑的文化展示和传承价值。

近年来,我市以立法强保障、以规划明方向、以创新促活化,省级名城、省级名镇、国家级名村、省级名村、历史建筑数量均位列全省第一,中国传统村落数量居全省第二,历史文化资源传承保护工作位居全省“第一方阵”。在多地历史文化保护成果中,以“十三间头”作为基本单元,以大户型、大院落、大敞厅及马头墙、精装修为五大特色的婺派建筑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它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及传统村落保护体系的物质载体、文化标识与活态传承媒介,以独特的建筑语言展现金华地域文明的精髓。为更好地挖掘、保护、传承这一珍贵文化遗产,我市迅速整合资源,成立了“2+1+4”婺派建筑研究管理机构,并紧紧围绕人员队伍建设、学术研究、科普宣传等方面展开深入研讨,积极探索创新发展路径。

本次发布的《规范》由建筑学家、原金华市国土规划局总工程师洪铁城教授主笔,编制组经过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婺派建筑保护和利用实践经验制定而成,有14个章节,内容包含了建筑定位、场地处理、特色保护、合理利用等内容,凝聚了专家智慧与基层实践经验,兼具科学性和指导性,适用于金华九个县(市、区及周边县市区的婺派建筑的修缮和抢险加固设计、保护与利用设计,迁建、扩建设计等,确保婺派建筑保护与利用过程中的准确性、合理性、科学性。

“从此婺派建筑建设、设计、修缮等工作都有依据可循、有规范可参照。”浙江师范大学教授陈志文在发布会上表示,《规范》的发布对于做好婺派建筑“研究、弘扬、传承”三篇文章有深刻意义,可以有效深入研究婺派建筑的历史起源、发展脉络、典型代表及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技艺,为婺派建筑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保障。

2007年3月18日,金华被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自2010年起,3月18日被确定为金华的“历史文化名城日”,每年举办名城日宣传活动,力争以“绣花功夫”守护文化根脉,以“创新思维”激活千年文脉。市村镇建设服务中心和市文保所负责人均表示,将充分发挥婺派建筑学会的专业优势,通过举办学术研讨会,邀请业内专家共同挖掘婺派建筑历史底蕴与文化内涵,形成学术成果。积极开展宣传活动,扩大婺派建筑影响力。同时,搭建传承平台,开设婺派建筑营造技艺培训班,培育专业人才,为婺派建筑传承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编辑:汪寒
二审:陶亮
三审:章艳婷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热力
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