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岁老人“闯关”直肠癌!浙四多学科团队用实力诠释“年龄不是禁区”

金彩云客户端>义乌 通讯员 金南星
2025-04-15 15:31


“年龄并不是手术的绝对禁忌,科学的评估和精准的治疗能让高龄患者重获生机。”近日,97岁高龄的陈奶奶(化名)因腹痛半月就医,查出直肠癌并伴有不完全性肠梗阻。面对超高龄患者的复杂病情,当地医院建议保守治疗,浙大四院“小而强”结直肠癌临床创新团队迎难而上,通过微创手术成功为她“重生”。


日前,老人在该院医护团队的精心治疗下恢复良好,现已顺利出院。


图片

图为术后第二天下床走动的陈奶奶



腹痛半月查出直肠癌

 手术还是保守治疗?


陈奶奶来自浦江,半个多月前出现腹痛、排便困难等症状,在当地医院查出直肠癌伴有不完全性肠梗阻。考虑到患者已97岁高龄且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当地医院建议采取保守治疗,仅解决肠梗阻问题,放弃肿瘤切除。


陈奶奶的子女不愿放弃,慕名来到浙大四院“小而强”结直肠癌肝转移专病门诊求助。该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洪强接诊后,通过增强MRI进一步排除了肠癌肝转移可能。


据悉,直肠癌是一种发生在直肠部位的恶性肿瘤,当肿瘤逐渐增大或侵袭周围组织时,可能会压迫直肠腔道,导致部分或完全性肠梗阻。不完全性肠梗阻,肠道虽尚未完全闭塞,但食物和气体通过受阻,可能引发如腹痛、恶心呕吐、排便困难等一系列严重问题。


“如不及时手术,可能迅速恶化为完全性肠梗阻或肠穿孔,危及生命。”洪强说。



9年后再战肠癌

二次手术难度倍增




据悉,这不是陈奶奶第一次面对肠癌。9年前,88岁的她曾接受传统开腹乙状结肠癌根治术,下腹部留下15厘米长的手术疤痕。此次发现的直肠癌已引发肠梗阻,必须手术,但二次肠癌根治术难度相对较大。


图片

图为开腹手术VS腹腔镜手术伤口对比示意图


洪强形象地描述了这次手术的难度:“患者腹腔内肠子的粘连非常严重,手术就像在布满荆棘的丛林中开辟道路。” 更棘手的是,老人还患有高血压、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等多种基础疾病,这让麻醉和手术的风险陡然增加。




多学科协作保驾护航

微创手术快速康复



面对如此复杂的病例,浙大四院立即启动MDT多学科会诊,由普外科牵头,组织多名胃肠外科专家,以及肿瘤科、心血管内科、呼吸科、麻醉科等多学科专家共同评估病情。


经过深入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尽管手术风险大,但经过充分术前准备,患者可以耐受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创伤小、恢复快更适合高龄患者,患者能够从中获得显著的生存获益。


手术由洪强主任团队完成。由于首次开腹手术造成的广泛粘连,分离过程异常艰难。主刀医生需要像艺术家一样,在腹腔镜下进行“微雕”般的精细操作,小心翼翼地分离粘肠道。


最终,凭借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术,整个手术耗时不到3个小时,出血量仅20毫升,肿瘤被完整切除。

图片


得益于微创手术的优势和加速康复外科理念,陈奶奶术后第二天就能下床活动。”家属感叹道,“上次手术后卧床一周才能起来,这次第二天就能走路,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延伸阅读】

高龄患者手术的五大关键




1. 年龄不是绝对禁忌:全面评估脏器功能、合并症、营养状态。

2. 微创手术优势明显:显著改善高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3. 多学科协作至关重要:需外科、麻醉科、内科等多学科团队全程管理。

4. 医患沟通不可忽视:充分尊重患者及家属意愿。

5. 术后康复需要重视: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肠癌,即结直肠癌,是发生在结肠或直肠的恶性肿瘤。它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尽管肠癌在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随着病情发展,一些早期预警信号可能会逐渐显现。


早期肠癌的症状与预警信号:


1. 排便习惯改变:排便频率异常,如腹泻或便秘持续超过两周;大便形状变化,变细、变扁,甚至出现带沟槽;感觉排便不尽。
2. 便血:颜色可能是鲜红色或暗红色、黑色,需注意区分痔疮
3. 腹痛或腹部不适:间歇性或持续性的腹痛、腹胀感。
4. 体重减轻:短时间内无意识体重下降。
5. 贫血与乏力:长期慢性失血会导致缺铁性贫血。
6. 肠道梗阻症状(晚期表现):剧烈腹痛、呕吐、停止排气排便等。


近年来,浙大四院普外科已完成多例90岁以上超高龄患者复杂手术,在老年胃肠肿瘤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为区域内的老年患者带来了希望与福音。今年2月,该院结直肠癌临床创新团队入选全省首批“小而强”临床创新团队,致力于解决结直肠癌治疗难题,以多学科诊疗的模式为患者提供规范、全面、个体化和动态的诊疗策略,为更多患者带去新方案和新希望。

编辑:余首锋
二审:龚喜燕
三审:邵建伟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热力
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