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脊柱学科技术创新与发展,4月12-13日,浙大四院成功举办首届“脊柱微创技术国际培训班”。此次培训吸引了众多“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医生报名参与,最终来自埃及的3名外籍医生和国内9名骨科医生齐聚一堂,共同开启为期两天的学习之旅。
本次培训班由浙江省数理医学学会脊柱脊髓智能微创专业委员会与浙大四院联合主办,浙大四院脊柱内镜培训中心承办。培训班内容丰富,涵盖手术观摩、理论培训、专题讨论及模拟实操培训等多个环节。通过小班化教学,不仅提升了学员的实操能力,也搭建了高水平的交流平台。
技术优势:微创、安全、高效
脊柱内镜手术是近年来备受国内外专家认可的微创技术,适用于颈、胸、腰椎管狭窄症及复杂脊柱退变性疾病。浙大四院脊柱退变性疾病的脊柱内镜手术比例超80%,创伤小、恢复快、更加安全,且能获得与开放手术一样的效果,广受患者好评。
浙大四院脊柱外科主任胡庆丰自2019年起率先在国内开展脊柱双通道内镜(BESS/UBE)微创手术,至今已完成相关手术病例超3500例,覆盖各类脊柱疾病。凭借这一技术特长,该院成为浙江省唯一的BESS/UBE技术临床培训中心,脊柱双通道内镜微创技术水平国内领先。
目前,浙大四院已连续举办9届脊柱微创技术培训班,累计线下培训全国100余名骨科医生,通过技术输出造福广大脊柱疾病患者。
培训现场:专家授课+手术演示
本次培训期间,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董健文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李振宙教授、浙大四院脊柱外科胡庆丰主任等国内脊柱微创领域的知名专家纷纷登台授课。
学员们走进手术室,董健文教授和浙大四院脊柱外科胡庆丰、刘伟、危国军、荆小伟专家团队现场演示了5台脊柱微创和自主创新技术的手术。台州市中医院骨科颜峰主任线下解说,让学员们直观掌握技术要点。
观摩手术后,学员们来到位于浙江大学“一带一路”国际医学院的浙大四院脊柱内镜培训中心开展实操培训。专家们开展内镜融合手术示教,学员们借助模拟设备熟悉关键步骤,通过操作演练进一步加深技术理解。
国际交流:中埃医疗携手共进
“这是我第一次来到中国,中国微创手术水平高、经验丰富,我们很幸运有这个机会过来学习。”埃及开罗大学附属卡斯尔艾因伊医院神经外科医生塔雷克・穆罕默德表示,中埃两国自1956年建交以来,双方架起坚实的友谊桥梁,在医疗等各个领域合作持续深化。此前,他通过学术论文了解到浙大四院脊柱微创技术新成果,心生向往。通过这次培训,他初步掌握脊柱内镜的核心技术,并期待把这些技术带回埃及,帮助更多患者减少手术创伤。
培训期间,埃及医生团队还向胡庆丰主任发出盛情邀请,希望他能到当地医院开展手术演示,把先进的微创技术带给当地患者。
胡庆丰表示,此次培训是向“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展示技术的好机会,有助于让国内外患者受益,并期待与更多国家的医护人员开展进一步交流协作,成为“一带一路”倡议下卫生健康共同体的生动实践,为全球患者带来更先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精彩评论(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