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4月10日至16日是浙江省第44个“爱鸟周”。金华位于浙江省中部,境内山林、湿地、河流交错,为鸟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与稳定的栖息环境。根据金华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公开的数据,金华已记录鸟类有376种,隶属21目77科,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13种、二级保护鸟类71种,生物多样性居浙江省前列。作为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通道上的重要节点,金华每年春秋两季迎来数万只候鸟停歇,成为候鸟迁徙的“生命补给站”。
让我们一起认识一下金华有哪些珍稀鸟类。
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东方白鹳,全球仅存约3000只,体长超1米,通体黑白分明,是湿地生态系统的标志性物种。武义湿地与兰湖是其主要迁徙停歇地,2022年观测到40余只集群觅食的罕见场景。
东方白鹳 姜小龙/摄
黑脸琵鹭是全球濒危物种,2022年首次在兰湖被发现,2023年再度观测到5只黑脸琵鹭停留,2024年增至8只,数量虽少但持续出现。尽管黑脸琵鹭在金华尚未形成大规模越冬种群,但其稳定出现已成为金华生态保护成效的“晴雨表”。
彩鹮是全球近危(NT)的迁徙涉禽,羽毛呈金属光泽,随光线变幻如流动油画,因此被称为“会变色的湿地精灵”。曾因湿地萎缩、污染等在中国消失,2004年云南重现证实存续。2021年,兰溪市常满塘村首次发现4只彩鹮,填补了浙江省彩鹮分布记录的空白。2023年4月,摄影爱好者在浦阳江国家湿地公园的通济桥水库发现一只彩鹮,是该县首次野外监测到的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彩鹮。
青头潜鸭对水质要求极高,全球野生种群仅存约1000-1500只,主要分布于中国东北、朝鲜半岛及日本。2023年2月,金东区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联合浙江师范大学生物多样性研究团队在东阳江澧浦镇江段首次发现两只青头潜鸭,为长三角城市群湿地保护提供了范例。
白琵鹭 沈锦潮/摄
此外,国家二级保护鸟类中华秋沙鸭被称为“水中大熊猫”,栖息于武义山涧清澈溪流,羽毛蓬松如凤头,冬季观测记录频增。小天鹅越冬于金东区南王埠村稻田,修长脖颈与清越鸣声构成诗意画面,种群规模逐年扩大。白琵鹭与黑脸琵鹭同属“琵琶嘴家族”,兰湖记录到24只稳定种群,集群掠水时如白色波浪。鹗是顶级捕鱼猛禽,双爪具反向趾适应抓握鱼类,兰江沿岸常见其俯冲入水的矫健身影。
2022年至2024年,金华新记录到包括白额燕鸥、阔嘴鹬、红胸秋沙鸭等19种,其中斑背潜鸭为极北寒带物种,2022年在兰溪烟溪村首次记录,其内陆分布扩展为气候变化研究提供数据。
白鹇
兰湖湿地、武义湿地、大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地,是鸟类喜爱栖息的家园。据2024年综合科考结果,大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记录鸟类181种,其核心区的常绿阔叶林为白颈长尾雉提供了理想栖息环境,这种中国特有的一级保护鸟类颈部白色环状羽毛如珍珠项链,通过红外相机多次记录到其群体活动的珍贵影像。国家二级保护鸟类白鹇已在此形成稳定种群,雄性求偶时展开雪白尾羽如孔雀开屏,成为保护区标志性景观。
白颈长尾雉
从东方白鹳振翅武义湿地到黑脸琵鹭驻足兰湖,金华以“鸟鸣湖海·人悦自然”践行生态承诺,拆除捕鸟网,智能机器狗巡护林间盲区,“生态劳务代偿”让违法者变身护鸟人……通过法治与科技编织的守护之网,在八婺大地共谱人鸟和谐新篇。
精彩评论(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