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77岁的吴大爷做完手术后,终于能顺畅呼吸了。浙大四院心血管内科夏淑东主任团队仅在他大腿上开了一个1厘米的小口子,就成功为他更换了“生锈”的心脏瓣膜。同样受益的还有72岁的李爷爷,医生用特制的“小夹子”为他修补好了关不严的“心门”。
“无须开胸,创伤小、恢复快,特别适合高龄、体弱或合并多种疾病的患者。”夏淑东介绍,近期团队连续完成3台高难度心脏微创介入手术,为高龄、高危心脏瓣膜疾病患者成功“解锁”生命通道。
而这些过去需要“开胸锯骨”的大手术,如今通过心脏微创介入技术就能完成。更令人欣喜的是,随着浙江省医保取消人工瓣膜等耗材支付限额等医保新政落地,这类手术费用将大幅降低,让更多患者看得起病、治得好病。
主动脉瓣和二尖瓣病变是常见的心脏疾病
吴大爷此前患有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稍微活动就会胸闷气促,长期卧床让他的生活质量极差。考虑到老人还患有慢阻肺、糖尿病、房颤等多种基础疾病,开胸手术风险太高。
浙大四院心血管内科团队为他实施了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医生仅在他大腿根部切开1cm的小口,通过导管将人工瓣膜送到心脏位置,替换了病变的瓣膜。术后第二天,吴大爷就能下床活动,胸闷症状明显改善,心脏血流通畅。
术前,主动脉瓣开放受限
术后,血流通畅
李爷爷则因心脏二尖瓣脱垂导致血液严重反流,随时可能发生心衰。经过评估,医生为他选择了经导管二尖瓣钳夹术(TEER)。
手术中,医生通过大腿静脉送入特制夹子,在超声引导下精准夹合脱垂的瓣叶。整个手术不到1小时,李爷爷原本关不牢的“心门”变得“严实”,术后反流明显减少,充分彰显了团队的技术实力。
术前,大量返流
术后,少量反流
新闻+
医保新政惠及更多患者
据悉,浙江省医保局最新政策明确,从2025年5月起,取消“血管支架、非血管支架、人工血管、人工瓣膜”等4类医用耗材医保支付最高限额3万元的标准,按基本医疗保险规定支付。这意味着,像TAVR、TEER这类手术的费用将大幅降低。
“以TAVR手术为例,重度主动脉瓣病患者原先自付部分可能要二十几万元。现在医保报销后,个人负担将明显减轻。”夏淑东说,这不仅让更多患者能够接受最佳治疗,也让医生在选择治疗方案时能更关注患者的个体需求。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心脏瓣膜疾病患者数量持续增加。微创介入技术的发展,加上医保政策的支持,正在让“不开刀治大病”成为现实。浙大四院心血管内科团队表示,将继续优化治疗方案,让更多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精彩评论(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