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今天从市医保局获悉,7月1日起,买卖药品要扫“药品追溯码”,无码医保不结算。
那么,什么是药品追溯码?怎么扫?查询结果怎么看?医保部门有关专家就药品追溯码的查询和使用情况予以了解答。
作为国家医保局确定的首批药品追溯码信息采集试点城市,自去年4月试点工作启动以来,我市聚焦“接入率、采集率”核心目标,通过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的方式稳步推进。
截至目前,全市2398家定点医药机构已完成追溯码扫描接口改造,采集率达95%,主要三级医疗机构和药店实现“应采尽采”,为新规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市医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药品追溯码作为每盒药品的“电子身份证”,具有唯一性。新规实施后,一盒药品的追溯码若出现多次扫码销售记录,系统将自动预警,这为排查假药、回流药及药品串换销售等问题提供了关键依据。
“凡是进入医保支付环节的药品(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院内制剂、必须拆零发放的药品以及零散注射针剂等除外),从出库、配送到患者用药,必须实现‘扫码即监管、一码到底’。” 该负责人表示,此举旨在通过技术手段实现药品全生命周期可追溯。
对于市民关心的购药流程变化,市区多家药店工作人员说:“每卖出一盒药都会扫描追溯码,但这只是店内管控流程,对患者来说,买药和往常一样方便,不会增加额外程序。”
今年6月1日起,全市1900余家定点零售药店已率先实行“依码支付”,无追溯码且不在无码库的药品不予结算。
目前,我市已构建“购药行为—药品流向—扫码记录”三维分析体系,设置高频跨机构购药等智能预警规则,实现对药品异常扫码频次的动态监测。
据介绍,通过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扫描药盒上的药品追溯码,即可获取详细的药品销售信息,了解药品的“前世今生”,具体查询方法来看下方攻略。
第一步: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主页,点击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或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消息对话页,点击医保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
第二步:在“药品信息查询”页面,可扫描药品包装盒上的二维码或条形码进行查询。
查询的结果主要包括4种情况。
情况一:“未查询到产品销售信息”
建议等两天再次扫码,如还未出现,说明售出机构未扫描该盒药品上的追溯码,可向售出机构或有关部门反映。
情况二:“查询到仅有1次销售信息”,确为本人购买
如确为本人购买,说明该药品合法合规。
情况三:“查询到仅有1次销售信息”,非本人购买
如非本人购买,说明该药品此前已被出售过,极有可能为“回流药”“串换药”或假药,消费者可举报并向售出机构索赔。
情况四:“查询到有2次及以上的销售信息”
说明该药品此前已被出售过,极有可能为“回流药”“串换药”或假药,消费者可举报并向售出机构索赔。
据了解,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的“医保药品耗材追溯信息查询”模块也可以查询药品信息。需要说明的是,如果使用医保部门以外的软件或APP扫描药品追溯码,得到的信息并不是该药品的医保销售结算信息。
精彩评论(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