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省2025年度第一批国家重大项目用地清单公示,我市5个项目成功列入保障范围,涉及新增建设用地4280亩,总规模位列全省第一。
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的优化争取与高效配置,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之一,此次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是对我市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完善存量土地盘活长效工作的认可。今年以来,我市聚焦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争得来、接得住、用得好”,锚定省指标争取“四大赛道”,严格遵循“新报项目极尽入盘、续建项目极尽额度、谋划项目极尽可能”要求,全面强化指标保障攻坚。
我市本次入选2025年第一批国家重大项目用地清单的五个项目分别是义乌机场改扩建工程、中欧班列金华陆港浦江公铁联运枢纽建设项目(一期)、华东国际联运港中欧班列国际供应链建设项目、G235义乌龙回至祥贝段改建工程和义乌(苏溪)国际枢纽港项目二期。从项目地理位置看,都位于金义新区和义乌市,从项目类别看则都属于“港”“廊”“链”项目。
聚焦“港”“廊”“链”平台建设,我市优先做优高质量的要素支撑,提前介入,主动靠前,全力服务保障好重大项目用地,特别是“一带一路”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华东国际联运新城、六城十平台等一系列面向长远、事关全局的重大战略牵引工程,实现资源要素向“大好高优”的跨区域项目、生态毗邻区精准投放。在路径上继续锚定指标“争、奖、盘、补”四条赛道,准确理解当前国家土地利用指标管理出现政策调整。
同时,聚焦专项债、“千项万亿”、超长期国债、重大招引项目等重点项目用地需求,对全市列入省“千项万亿”138个项目、2025年拟申报或已获批专项债项目131个项目、2025年新招引10亿元以上项目23个项目和投资亿元以上的1080个项目,逐一开展项目用地保障“专项体检”,针对未保障项目建立保障清单,建立保障方案。
“一方面加强建设项目批前审查,增强用地指标报批的精准性,提高项目供地的质量、效率;另一方面,强化建设项目的批后服务和监管,提高土地开发利用效率,从源头上减少土地长期供而未用、闲置的情况发生,规范土地管理秩序,推进土地资源要素的市场化配置,引领高质量赶超发展。”市资规局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处有关负责人表示,树立“抓项目前期就是赶项目工期”理念,通过建立重大项目用地报批半月度调度机制,今年组织了11个重大项目规划选址和用地预审论证会,办理规划选址和用地预审意见书8件,统筹10亿元以上重大制造业市级指标2363亩。
据悉,面对国家增量政策和金融工具叠加窗口期,市资规部门将统筹资源要素配置路径,强化部门联动和县市统筹,围绕“夯实要素保障”总目标,突出抓好高质量的要素空间支撑,持续加大重大项目的谋划力度,强化已储备项目前期攻坚,让土地指标从传统粗放扩张的“催化剂”,蜕变为集约创新发展的“调节阀”,真正走向“寸土生寸金”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精彩评论(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