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6月,金华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6%,高于全省平均1个百分点,其中6月当月增长9%,居全省第三;十条重点产业链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0.4%,对全市规上工业产值贡献率达92.4%,其中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增长51.7%;全市完成制造业投资337.2亿元,增速17.9%,较一季度提高11.2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7.8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五。
新技术、新产业、新动能,金华工业经济正夯基蓄能向新而行。
传统产业跃迁升级
乘坐式采茶机实现茶园机械化采收突破,采摘效率提升5倍以上;农产品快速预冷装备采用真空预冷技术,20分钟内将果蔬中心温度降至4℃,锁鲜度达95%;智能割草机器人集成AI视觉识别,日均作业15亩,人力成本降低70%……近日,微信公众号“浙江经信”发布“浙江首台(套)精品风采录”,出自我市的11个首台(套)产品备受关注。
发展新质生产力已成为众多传统企业的共识。金华的纺织服装、电动工具、农机装备等传统行业的企业,纷纷将工业互联网、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广泛渗透到产品设计、生产流程、业务模式等环节的改造中。
今年以来,我市以工业技术改造为抓手,强化政策引导,精准对接企业需求,深挖本土企业潜力,建立内生项目储备库,加速推动“两新”超长期国债及设备更新再贷款资金落地等举措,全面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技改投资增速大幅提升。
1—6月,全市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23%,增速较年初回升25.4个百分点,列全省第五位。
以兰溪为例,该市为企业配备服务专员,“一企一策”列出政策清单,积极引导和鼓励工业企业开展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并建立技改项目协同推进机制,对技改项目用地、用能、审批、金融等优先保障。
在前不久公布的2025年度历史经典产业生产制造方式转型示范项目计划实施名单中,金华共有15个项目入选,数量居全省第一,涉及火腿、中药、木雕、婺州窑、茶叶、金属雕等产业。如浙江新辰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年产1万吨火腿加工智能化生产线项目,通过引入智能化设备,提升火腿加工的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浙江卓木王家具有限公司的年产500套红木家具雕刻、打磨、喷涂线智能化生产线建设项目,推动木雕红木家具产业智能化发展。
记者获悉,2025年浙江省先进级智能工厂(第一批)名单中,金华共有47家企业上榜,入选企业数量居全省第四。
新兴产业支撑有力
1—6月,零跑汽车累计交付22.2万辆,同比增长156%,连续四个月稳居造车新势力领先地位,零跑汽车从金华开向世界各地。
作为金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链主”企业,零跑汽车坚持全域自研,逐渐形成以整车制造为中心的产业链,吸引了一批优质供应商企业落地金华,金华新能源汽车小镇内已集聚50余家上下游企业。
这是金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1—6月,金华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1.5%、19.4%、16.9%,分别居全省第一、第一、第四。其中,汽车制造、通信电子等新兴产业支撑有力,分别增长61.1%、23%。
今年,金华以“迭代、补短、赋能、解难、督考”为工作总思路,推动重点产业链培育工作迈向2.0版。在培育一批新兴产业链方面,以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抓手,加快培育新能源汽车、光伏及储能、生命健康等具有全国竞争力的产业链。
如生命健康产业链,金华将其列为“两新”深度融合示范链,制定出台建设方案,构建“五大体系”(以产业为主场的创新人才体系、以市场为导向的供给转化体系、以赋能为特色的创新平台体系、以一流服务为优势的创新生态体系),以“八个一”标准配置为牵引,打造成果充分供给、项目高效转化、科产协同发展的“两新”深度融合生态。上半年,生命健康产业链落地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5个,全市新增4家医药领域全省重点实验室,生命健康产业领域占全市总数的55%。
未来产业蓄势增能
日前,《金华市加快培育未来产业发展规划(2025—2030年)》发布,我市将优先发展通用人工智能、合成生物、新型显示3个产业基础较好、处于快速裂变期的未来产业,探索发展氢能与新型储能、低空经济、量子信息3个力量尚在集聚、处于孕育萌发阶段的未来产业。
近年来,金华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紧紧围绕“港”“廊”“链”主战场,加快数实融合打造新质生产力,先后获评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国家“千兆城市”等荣誉,同时依托现有的集成电路、信创、大数据与云计算等产业基础,提前竞跑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赛道,金华开发区获首批省级未来产业(人工智能)先导区财政专项激励。
今年初,金华入围省人工智能“五个百项”项目9个,其中“数智优品”3个、人工智能应用场景4个、应用标杆企业2个,分别居全省第三、第四、第五,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1—6月,金华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长13.9%,居全省第五。
今年4月中旬,以“氢启新质生产力 智造产业新坐标”为主题的2025年浦江氢能产业发展大会在浦江举行。活动中,浦江发布氢能产业支持政策、行动方案,集中签约5个氢能项目。近年来,该县把氢能作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赛道,探索“光伏发电—电解水制氢—掺混氢燃烧—水晶加工”全流程场景创新应用,催生电解水制氢、掺混氢技术设备等一批创新企业。
精彩评论(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