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地点你定,训练计划、锻炼器械我准备!”如同点外卖般便捷,一种名为“上门体育课”的新兴培训模式正在金华悄然流行。无需奔波接送、拥有专属训练计划、环境私密可控——这些优势让“上门体育课”成为不少家庭的选择。
打开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平台,输入“上门体育课”,发现金华有不少机构和教练推出这种上门服务,与之关联的关键词则主要是“少儿体育”“中考体育”“体育达标”等,从业者既有高校体育生,也有专业教练。这种直接“送课到家”的模式是否规范、安全呢?记者日前进行了采访。
对于不少家长而言,接送孩子辗转各类培训班耗时又费力,“点单上门”恰好解决了这个痛点。“不用接送,省下了很多路上的时间。”家住金东区步阳华府的姜女士深有感触。姜女士的女儿在金华市江滨小学就读,这个暑假报了书法、艺术等多个培训班。“节假日家长和孩子就像‘赶场子’,一天跑几个地方是常事。上门体育培训对我们很有吸引力。”姜女士表示。
据了解,上门培训的地点和时间可由家长灵活选择,“可在附近空地练习,也可到附近有开放场地的中小学练习”。至于培训价格,记者在小红书平台搜索发现,一节“上门体育课”时长在一小时左右,一对一的价格普遍在200~400元,多人组团,价格另议。
7月23日晚上8点,在步阳华府小区门口,记者见到了正在上课的姜女士女儿,教练朱奇元正带着她进行下肢肌群训练。“这是第二次跟朱教练训练,上次训练结束后,孩子的颠球数量从3个进步到30个,终于达标了。朱教练很亲切,教得很仔细,课后反馈也很到位。”姜女士告诉记者,此前孩子体育成绩不理想,为了帮助孩子在下学期期末评优中更具竞争力,她在小红书平台上找到了朱奇元教练。
女儿贝贝这样评价教练:“我以为体能课就是跑步,刚开始还很怕。后来,发现和我想的不一样,朱教练会带我做游戏,每节课都和闯关一样很有意思!”
朱奇元是“小猪快跑上门体育俱乐部”的教练,他将自己的服务形容为“移动式体育课”。每次,他会带着专业的教具上门,时间安排在孩子放学后到晚饭前或者周末,活动场地多为小区的公共空间。“比如夏天炎热,下午的课就可以安排在户外公园或者凉快的车库里。带上基础的运动器械与简易的医疗装备,训练便可随时开始。”朱奇元说,这种灵活私密的模式,尤其适合时间紧张、有特定训练目标或偏好安静环境的家庭。远离了健身房嘈杂的氛围,学生也能够更加专注地训练。
像姜女士一样为孩子身体素质担忧的家长不在少数,另一名家长坦言:“我选择‘上门体育课’主要是希望改善孩子的身体素质,孩子在班里个头偏矮、体形偏胖,我们希望通过运动让他更加健康、更加灵活。”
“最开始是在一名家长的推荐下自购基础器械,在小区楼下开启‘上门体育课’的。”教练泮浩说。孩子的进步肉眼可见,这名热心的妈妈也成了他的“活广告”,主动向朋友推荐。就这样,泮浩的学员越来越多,业务范围也从最初的体能训练,扩展到涵盖篮球、足球、排球三大球类,以及体育中考冲刺、减肥追高、青少年体能耐力提升等多元化项目。
目前他已建立起相对成熟的课程体系,针对不同学员需求,制订个性化教学方案,为中考学生强化耐力与爆发力训练,为肥胖儿童搭配运动与饮食计划,为低龄学员设计趣味游戏课程。“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要做的就是把体育课变成最适合他们的成长方案。我先通过一节体验课为孩子制订合适的训练计划,接着开始定期训练。”泮浩介绍,“课后及时进行视频、文字反馈,让家长能够直观地看到孩子的状态与进步,很重要。”
尽管“上门体育课”提供了便捷,但专家和业内人士提醒,家长在“下单”时需谨慎。2021年12月,国家体育总局印发的《课外体育培训行为规范》,对课外体育培训的场地设施、课程、从业人员、内部管理、安全等都做出了明确规定。
“上门体育培训作为一种新兴模式,具有推广价值,但也需进一步规范。”浙江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教授叶卫兵建议,家长在选择教练时要对其进行充分了解,重点考察其是否持有相关资格证书,如社会体育指导员证、教师资格证、教练证书、运动康复师证等,尽量通过正规渠道和信誉良好的体育培训机构寻找合适人选。
在选择教练时,除关注其专业证书外,还应了解其背景、职业素养。另外,充分的初期沟通至关重要,甚至可考虑采用“先体验后付费”的方式建立信任。“毕竟,将孩子托付给教练,专业能力与责任心缺一不可。”叶卫兵强调。
精彩评论(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