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起来就很美”!“嗅觉经济”大热,你都在为哪些“气味”买单?

金彩云客户端>头条 记者 何思涵 文/摄
2025-08-06 07:04

红苹果香薰蜡烛在书桌氤氲出甜香,车载香片的檀木香在出风口里散出——从家居空间到车载环境,从办公场所到休闲场景,近年来,香薰、香水、扩香石等各类香氛类产品正以其独特的嗅觉体验融入消费者的日常生活。当年轻人开始用气味标记生活刻度,从好闻好看到精神满足再到即时愉悦,香氛不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转而成为一种追求个性和自我价值的新生活方式。

这股“嗅觉经济”的消费新风,究竟因何而起?金华的消费者又在为哪些“气味”买单?


香气氤氲:从精致香薰到个性调香

“可以试闻一下这款冬日香松味的挥发香薰,它是店里卖得比较好的,闻起来很温和……”走进市区世贸城市广场某家精品店的香薰区,一股淡雅的清香扑面而来,一名店员正热情地拿着一款名为“雪”的无火香薰礼盒向顾客介绍。

“我们店售卖的主要有香薰蜡烛、无火香薰、香包、香挂、织物香喷等种类,其中香薰蜡烛和无火香薰卖得比较好。”店员告诉记者。记者注意到,两排货架上陈列着种类多样、造型各异的香薰、香氛产品,价格在20元至200元不等,包装简约大气,产品的香型命名也颇为精致,吸引着往来顾客。“香氛类产品受众以年轻人为主,无论是自用还是送礼都不易出错。店员点出消费趋势。

这股风潮同样席卷更高端的美妆领域。在永盛购物广场毛戈平专柜的试香台前,柜姐贝贝正为顾客试香。“现在卖得最好的香水是‘不让’‘扶光’‘空山’,30岁左右的职场女性特别认可这种有力量感的香气。”她观察到消费趋势的明显转变。据专柜销售数据,“不让”的巾帼气质、“扶光”的温柔奶甜与“空山”的禅意木质构成近期热销三甲。其中,轻熟龄消费者偏好“不让”的沉稳花香,25岁以下群体则倾向“扶光”的治愈感,而“空山”因其中性特质成为复购率较高的单品。

如果你看过那部电影《闻香识女人》,片中的角色弗兰克能根据对方的香水味准确识别出身高、发色,甚至是眼睛的颜色。这是影视的夸张化,却也延伸出了香味与人之间的连接。当嗅觉需求从单纯“好闻”升级为与空间、心境的深度契合,私人调香工作室应运而生。

记者在某点评网站搜索发现,市区以调香、熏香DIY为主的私人工作室不少。在江北银泰附近一家名为“asi studio阿肆调香室”内,记者看到,各类香水、香基产品琳琅满目摆满了展示台。店主戴彦婷是一名拥有十多年调香、制香经验的国家三级认证调香师。

“这家店经营快一年了,来调香、试香的客户基本都是年轻人。”戴彦婷告诉记者,近年来年轻消费群体对于调香兴趣渐浓,目前店内共有上千种香基原料,卖得最好的主打产品是各类大牌香水的复刻香。体验类项目中,有一款价值268元的双瓶DIY调香项目颇受欢迎,可以双人品香、试闻后,选择香调、香基,再进行DIY调配,并甄选瓶器和礼袋,最终可将两瓶15毫升的私人定制香水带回家。“一般来做这样私人定制香的多是情侣或闺蜜,整个调香体验过程在1小时左右。我们也会根据用户需求,在过程中给予指导和帮助。”戴彦婷说,除了私人调香外,店内还有香水皂DIY项目,光在记者采访的20分钟内,就陆续有3名顾客来体验香水皂的制作。“我们工作室也会根据不同的时间,不定期更新和增加一些新的香气和香基,满足消费者们更加小众和个性化的需求。”戴彦婷说。

在戴彦婷的工作室内,消费者正在体验香水皂制作

场景革命:创新香氛里的“小心机”

香氛市场的创新也在契合现代生活方式的变革。记者走访我市多家商超发现,洗护产品的香氛化已成普遍现象。

在万达广场负一层某超市的洗护区,不同品牌的洗衣液在货架上一字排开,其中着重强调“香氛”“留香”的洗衣液不在少数,还有的品牌在包装上明确标注了前调、中调、后调的香味层次,香型的命名也脱离了传统的模式,雨前龙井、雪松山茶、月桂乌龙、玫瑰沉香等小众新香味层出不穷。“现在洗护产品的香型选择,搭配洗衣液使用的留香珠也卖得不错,留香珠没有清洁功能,单纯就是为气味买单。”一名正在理货的营业员向记者介绍。

香氛市场怎么就突然“香出了花”?数据显示,今年2月以来,淘宝平台中式香订单量环比飙升280%,香薰炉、香插等相关器具的销量大涨480%。行业观察指出,传统焚香场景正被年轻人重新定义。冥想助眠、情绪疗愈、办公专注等新需求催生了香膏、便携香片、睡眠香囊等创新形态。

“我今年年初刚买的一个手镯,里面就含有香丸,佩戴的时候会散发淡淡香气,闻起来很舒服。”“05后”大学生周意景是记者朋友圈内的一名古典文化爱好者,她告诉记者,这些年社交平台上有关“中式香”“香薰疗愈”等话题热度不小,她也在网上买过几次中式线香,目前体验良好。“特别是学习的时候点燃一下,心会一下子静下来。”周意景告诉记者,她最喜欢的中式香味道是“鹅梨帐中香”,香气为木质调,又带着一丝清甜的梨香,闻起来“一秒穿越古代”。

情绪价值:为何年轻人甘愿为“气味”买单?

周意景的感受并非个例,它折射出当下香氛消费的主力人群——学生与白领的普遍心态。记者走访发现,这些年轻消费者与周意景一样,正将香氛产品的价值认知从单纯的实用功能,拓展至美学享受、文化认同,尤其是核心的情绪价值。这正是嗅觉经济蓬勃发展的深层逻辑。

“香不仅仅是一种嗅觉体验,更是一种情感寄托和文化表达。”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茹胜炜向记者分析道,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人们格外重视情绪价值的获取。购买香氛产品,与享用一顿精致的餐食、收藏一个治愈的毛绒玩具或在网红店打卡拍照一样,都是强化情绪价值输出的重要方式。

香氛产品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将原本虚无缥缈的气味,固化为一种可触摸的日常仪式。茹胜炜解释:“无论是按压喷头还是点燃烛火,这些简单的具象化动作,都能瞬间让香气盈满空间,重构生活的仪式感。”这种仪式感的背后,是嗅觉信息的独特传递方式。他以“普鲁斯特效应”为例说明:“气味可以跳过丘脑的过滤,以最短路线到达杏仁核和海马体。而杏仁核是处理情绪的区域,海马体则是进行学习和记忆的区域。两者构成的情感记忆中枢就这样与气味形成了紧密联系。这就是‘普鲁斯特效应’。”这种特性使香氛成为高效的情绪调节工具,也构成了不同品牌进行气味营销的一大工具。在商店、酒店、银行或其他实体环境中,使用香薰或其他气味释放系统,为消费者创造愉快的购物氛围或体验环境,不仅能够促进消费,还有助于增强品牌的认知度。

当社交平台频出“种草”攻略,文创联名赋予香氛文化内涵,线下体验课提供沉浸式疗愈,这缕幽香,已然成为抚慰当代心灵的特效良方。


编辑:汪寒
二审:潘慧
三审:王春雷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热力
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