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弃矿坑变身“共富山塘” 我市首例山塘水生态价值转换落地永康

金彩云客户端>城事 记者 吴晓
2025-09-01 16:21

近日,永康市花街镇观音塘山塘(又称“心心湖”)的水生态价值转换方案通过评审,成为我市首例成功落地的山塘水生态价值转换项目。这标志着永康市在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路径上取得重要突破,为水资源生态价值实现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观音塘山塘原址为一处废弃矿坑,曾因矿渣和废土冲刷导致河道水质浑浊,严重影响周边村民生产生活。2022年,花街镇26个行政村联合成立的“共富公司”与上京岭村合作,投资开发“心心湖”项目。通过新建大坝、清淤疏浚等生态修复措施,曾经的“生态疮疤”蜕变为“共富明珠”,实现了水域功能的全面升级。

同年10月,花街镇进行了一项创新探索:利用观音塘产生的新增水域指标,将3.23万平方米水域面积转化为生态价值,成功实现补偿收益1923万元。这一机制创新,为沉睡的水域资源找到了市场化的价值实现路径,有效盘活了生态资产。

观音塘山塘的价值转化并非单一维度,而是形成了多场景联动的综合效应。修复后形成的8.17万立方米优质蓄水,为下游20亩“稻鳖共作”生态农业提供了可靠水源,并配套建设了有机米加工车间,实现了水资源向农业产值的直接转化。清澈优良的水质本身成为“心心湖”的金字招牌,正吸引婚纱摄影基地等文旅项目前来洽谈落户,生态优势正催化出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山塘修复后显著提升了防洪能力,有效保护了下游3个自然村的安全。这种切实的民生效益,通过村民议事会等机制,有效转化为村民主动参与山塘日常管护的内生动力,形成了社会效益与资源保护的良性互动。

“以前这里脏乱差,现在水清了,环境好了,来玩的人多了,我们搞农业、开农家乐的路子也宽了,实实在在尝到了甜头。”一位当地村民高兴地说。观音塘山塘的成功实践,验证了“生态修复打底、机制创新赋能、多元主体共治”模式的可行性,为全国类似的小微水体治理与价值转化提供了宝贵的基层样本。它不仅打通了水资源生态价值实现的关键环节,更成为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有力抓手。


编辑:黄雪芬
二审:骆雨婷
三审:李维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热力
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