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5日《行风热线》上线单位:市发改委
上线嘉宾:
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正局长级)叶悠霞
市发改委高技处处长石剑峰
主 播:龚 望
问:介绍一下我市的人工智能行动方案主要内容。
叶悠霞: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具有显著的“头雁”效应和强大的溢出带动性。为抢抓时代机遇,我市设置了2个阶段性发展目标:到2027年,全市智算规模达到4500PFLOPs;人工智能核心产业企业超100家;打造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应用场景10个以上;力争人工智能产业营收达到600亿元,核心产业营收达到300亿元。到2030年,力争人工智能产业营收达到1000亿元,核心产业营收达到500亿元。
同时聚焦“算力、数据、模型、应用、产业、人才”6大领域开展5大行动,实施24条具体措施。
算力模型强基行动:建设万卡算力集群,紧扣金华市“1+5”算力规划布局,加快算力、算法等重点领域项目建设;构建新型算力服务体系,高水平打造公共算力服务平台,建立全市算力调度机制;加快研发行业大模型,建设一批“人工智能+”行业应用中试基地,打造具有金华辨识度的专用模型。
数据价值提升行动:提高数据供给质量,深化公共数据治理体系建设,健全数据资源治理机制;支持可信数据空间建设,鼓励在商贸物流、影视文化、医疗健康、现代农业等重点领域建设行业可信数据空间和高质量数据集;支持数据高质量标注,搭建数据标注支撑性平台,打造浙中数据标注基地。
应用赋能拓展行动。聚焦让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重点推进7项举措。强化智能场景创新应用,鼓励创建省级、国家级人工智能应用典型案例、创新项目、优秀应用,形成一批标志性创新应用场景。推动“人工智能+”产业赋能。在智能制造、商贸物流、影视文化、医疗健康、基层治理、教育教学等领域,推动技术创新、拓展应用场景。
产业基础夯实行动:优化人工智能产业布局,推动区域差异化发展;育强人工智能企业,大力培育人工智能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省“隐形冠军”企业;构建产业平台集群,加快建设一批集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孵化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壮大智能终端产业,推动消费终端产品全品类智能化改造,打造智能产品产业集群;加强优质项目招引,发挥市人工智能常态化招商小分队作用,引入一批处在产业链关键环节、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加大金融政策支持,争取各级资金和社会资本支持产业发展。
人才技术创新行动:提升全社会人工智能素养,健全人工智能普及教育体系,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强化高端人才供给,推动人才政策资源向人工智能领域倾斜,招引一批高水平创新团队;促进人才流动共享,深度开展企业和高校人才交流互派;开展核心技术攻关,结合金华产业特色,开展关键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探索建立新型生产关系,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探索城市“智能空间”复合开发模式,健全风险防控和市场监管机制。
在保障措施方面,一是建立金华市“数字金华”和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工作机制;二是编制金华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规划,统筹协调重大政策制定、重大项目推进和要素保障工作;三是成立金华市人工智能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强化与市信息化促进会等智库协作,凝聚合力为政府决策提供支撑。
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正局长级) 叶悠霞
问:介绍一下《金华市支持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若干政策》的主要内容。
答:为承接落实省级政策,保障我市人工智能行动方案落实到位,市政府同步出台《金华市支持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若干政策》,包括加强算力适配供给、加强数据开放供给、加强模型研发应用、加强产业生态集聚、加大人才招引培育5大领域14条政策。
一是加强算力适配供给(1条):进一步降低企业算力使用成本,给予算力服务合同实际执行金额最高30%的算力券补助,单企业年补助最高50万元;算力用于十条重点产业链垂直模型训练的,单企业年补助最高100万元。
二是加强数据开放供给(4条):包括支持可信数据空间建设、高端数据标注基地建设、人工智能领域标准制定、语料券补助等4条政策。对符合条件数据标注企业,给予三年累计最高500万元奖励。企业数据标注形成规模化语料库的,按合同实际执行金额最高30%发放语料券补助,单企业年补助最高200万元。
三是加强模型研发应用(2条):包括鼓励模型合规备案、加强模型研发2条政策。对获得中央网信办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备案的企业,给予最高50万元奖励。
四是加强产业生态集聚(6条):包括支持产业载体建设、企业梯度培育与规模提升、AI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智能场景开放、消费智能终端基地建设和加大金融资本支持等6条政策。对人工智能领域企业营收首次突破10亿元、20亿元、50亿元的,分别奖励100万元、200万元、500万元。对新认定的省级人工智能服务商和“数智优品”、新获评省级人工智能应用标杆企业和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给予30万元奖励。每年评选创新度高、性能领先、市场占有率高的智能装备单品,单家企业奖励最高20万元。
五是加大人才招引培育(1条):年工资性收入50万元以上且符合相关条件的人才,直接认定市“双龙计划”高层次人才引进专项,最高资助1000万元。在市级人才计划中单列人工智能赛道,可放宽资格条件,享受相关人才政策。
精彩评论(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