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我市发布推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行动方案,聚焦算力、数据、模型、应用、产业、人才等6大领域开展5大行动,出台24条具体措施、14条支持政策,加快推进全市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赋能经济社会转型升级。
今年上半年,全市91家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上企业实现营收78.8亿元,涉及算力服务、数据服务、算法模型、智能终端等领域,初步形成了以金华之心—浙中人工智能谷为核心,浙中人工智能算力中心、龙芯智慧产业园等平台协同发展的格局。
行动方案设置两个阶段性目标:到2027年,打造有行业影响力的应用场景10个以上,力争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营收达到300亿元,核心产业企业超100家;到2030年,力争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营收达到500亿元。
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的广度、深度和商业转化效率,是衡量AI价值与区域竞争力的核心试金石。我市强化智能场景创新应用,重点在制造、商贸、物流、文化、交通、影视、医疗、教育、农业、养老等领域谋划建设重大应用场景,以“百模千态”赋能千行百业。
目前,我市制造业企业对AI的需求主要集中在研发设计、视觉检测、营销流通等环节。行动方案提出,加速人工智能在制造业核心环节的应用,实现“需求—设计—生产”闭环,构建具有自感知、自决策能力的下一代智能制造架构。聚焦我市十条重点产业链和未来产业,制定AI赋能“一业一方案”;开展“AI+机器人”行动,大力推广智能质检、预测性维护、智能供应链、快速研发设计等技术。
紧跟数字化时代产业发展趋势,我市重点建设商贸、影视和五金三大行业垂直模型。商贸大模型聚焦对话、创作、翻译三大功能模块,通过贸易数据归集、算法学习训练,形成支撑义乌市场全方位提能升级的数字科技底座,推动贸易能力智能化跃升。影视大模型聚焦AI剧本生成、虚拟拍摄、数字人等关键技术,集成市场偏好、场景元素、剧本剧情等数据信息,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涵盖影视制作全流程的AI影视基地。五金大模型聚焦全品类智能化,大力发展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和未来工厂,推动五金产品从功能型向智能型跃迁。
立足各地创新要素禀赋和产业基础优势,我市着力建立差异化特色化发展的创新格局。市区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产业、智能机器人、智能运载工具、智能消费产品、信创、数据标注等产业赛道。兰溪市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型显示及信创方向等产业赛道。东阳市重点发展低空经济、新型电子材料、智能终端、“人工智能+影视”等产业赛道。义乌市重点发展半导体、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无人机、“人工智能+商贸物流”等产业赛道。永康市重点发展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等产业赛道。浦江县、武义县、磐安县加快推进传统产业关键技术智能化改造和产业链优化升级。
聚焦加强算力适配供给、数据开放供给、模型研发应用、产业生态集聚、人才招引培育等5方面,我市还出台了14条奖补政策,真金白银鼓励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例如,对新认定的省级人工智能服务商和“数智优品”给予3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新获评省级人工智能应用标杆企业和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给予3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支持消费级智能终端研发制造,将智能家居机器人、智能眼镜、智能仿生、智能健康等产品纳入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范围。
精彩评论(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