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因做了这件“小事”,全网点赞这位医者的仁心仁术

金彩云客户端>义乌 记者 龚喜燕 通讯员 金南星 谢蕊
2025-09-25 21:31

近期,浙大四院普外科副主任赵忠扩“火”了!“美丽浙江”等多家媒体平台发布了关于赵医生的一则短视频,后台留言区好评如潮,纷纷赞其“医者仁心”,“这样的医生是上天派来救人的,妞是幸运的……”

这位好医生,获全网点赞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视频内容讲述的是赵医生面对一起9岁女孩肠管发生严重卡压,面临切除还是“养活”的抉择,最终通过用温水仔细揉搓受损肠管至凌晨三点,帮助肠管恢复活力。

面对镜头,赵医生说,这是医生的日常工作而已,是件不值一提的“小事”。这件“小事”,为何能得到这么多网友的点赞?或许,让网友共情的是:医生的选择,有时候决定了患者未来的健康走向。赵医生守住的不只是一段肠管,更是一个孩子的人生,一个家庭的希望。

【事件回放】

医生的“冒险”选择

网友口中“幸运的妞”是今年9岁的女孩朵朵(化名),前阵子因突发剧烈腹痛、呕吐被紧急送往浙大四院。经检查,医生诊断为小肠系膜裂孔疝伴肠梗阻,朵朵的一段肠管通过小肠系膜上的天然或后天裂孔疝入,发生严重卡压,血供受阻,肠管已出现缺血表现,随时可能坏死。

面对这个危急情况,医生团队给出了两种选择:快速切除坏死肠管,以阻断风险扩散,手术只需半小时即可完成,且手术风险低,但孩子将永久失去部分肠道,消化功能可能受到影响;或者尝试采用温水揉搓肠管的保守治疗方法,虽有望保住完整肠道,但手术需要2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期间还要承担肠管无法恢复活力、坏死组织导致感染扩散的风险。

对家长而言,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我女儿也9岁,这个风险值得冒!”看着手术台上的孩子,普外科副主任赵忠扩的这句话,让朵朵的父母红了眼眶的同时,也增添了选择“保肠”的底气。

冒险走相对难的这条路,对赵医生而言,既有“推己及人”的同理心,更有严谨的医学判断。

据悉,朵朵遭遇的小肠系膜裂孔疝伴肠梗阻,是儿科急腹症中极具隐蔽性的“杀手”,其引发的肠管卡压属于急性肠梗阻的危急类型。

小肠系膜是固定小肠于腹后壁的腹膜结构,正常情况下完整连续,但部分人因先天发育异常(如胚胎期系膜融合不全)或后天因素(如手术、创伤导致系膜撕裂),会形成直径不等的裂孔。当小肠肠管通过这个裂孔疝入后,裂孔边缘会像“枷锁”一样卡住肠管,形成致命的卡压。

儿童肠道细而娇嫩,肠管活动度比成人更大,一旦因肠套叠、肠粘连、疝气嵌顿等原因发生位置异常,就可能像被捏住的水管一样,不仅管腔堵塞导致食物和粪便无法通过,更会压迫肠壁血管,切断肠管的血液供应。因此,这类急症的黄金救治时间极短,临床常优先选择快速手术切除坏死肠管,以阻断风险扩散。

切除手术技术成熟且风险可控,可快速处理。但儿童肠道是吸收营养的核心器官,切除一段肠管可能导致吸收不良、营养不良,甚至需要终身依赖肠内营养制剂。

赵医生想冒险给多多做“保肠手术”,关键还基于对三个核心条件的判断:生命体征稳定(无休克、严重感染迹象)、肠管未完全坏死(影像学和术中探查均未发现明确坏死证据)、卡压时间相对较短(从发病到就医仅4小时)。

“温水揉肠”的背后,还有医生对儿童肠道生理特点的精准把握。医生将无菌纱布浸在37℃温水中(与人体核心体温一致),拧干后裹在掌心,以每分钟60-80次的频率,在卡压肠管对应的腹壁位置轻柔环形揉搓。这种温和的物理刺激有三重作用:一是通过恒温热敷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肠壁缺血;二是借助节律性按压放松痉挛的肠管,减轻卡压部位的张力;三是刺激肠道平滑肌蠕动,帮助错位的肠管“归位”。

在“温水揉肠”的过程中,每一个细微的变化,如肠壁张力的恢复、浆膜光泽的再现,甚至是一下微弱的蠕动,都成为判断能否继续保守治疗的重要依据。

手术持续到凌晨3点,经过耐心的手法复位,原本暗红淤血、失去活力的肠管颜色逐渐转为淡红,术中超声监测显示血供开始恢复,肠壁重新出现了微弱但持续的蠕动——这意味着朵朵被卡压的肠管恢复了活力,治疗成功了!

听到好消息,彻夜守在手术室外的家长也喜极而泣。

图片

【温馨提醒】

孩子出现腹痛要警惕

据悉,肠系膜裂孔疝主要症状为间断性腹痛、腹胀、腹部不适,当出现疝入的肠管嵌顿时,可出现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肠梗阻表现。当肠管出现肠坏死、肠穿孔时,可引起腹腔严重感染,甚至出现中毒性休克表现。

赵忠扩也提醒广大家长:孩子说腹痛时切莫大意,尤其是孩子腹痛伴冷汗淋漓、面色苍白等情况时,应迅速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编辑:余首锋
二审:陶后夫
三审:邵建伟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热力
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