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省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我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提升幅度和增速均居全省前列。
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是全社会用于科技创新活动的“真金白银”。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不仅是衡量区域创新水平的关键指标,更是金华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升城市能级的核心。最新数据进一步彰显我市科技创新发展态势强劲,创新赋能作用不断增强。
政策夯基 打造坚实底座
如何为科技企业营造一个“想创新、敢创新、能创新”的生态环境?政策是基础,以系统性设计来破除障碍、引导方向、分摊风险。
我市迭代优化“8+4”科技创新政策体系,采用“存量激励+增量奖励”相结合的方式,精准激发企业创新积极性;印发《金华市科技保险补贴实施细则(试行)》,鼓励企业通过科技保险方式加强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学研合作等科技创新活动,按照年度实际支付保费最高80%进行补助,单个创新主体每年最高补助20万元,有效降低企业创新风险,为研发投入保驾护航。
为进一步推动研发投入持续提质,我市制定《金华市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提质行动方案(2025—2027年)》《金华市关于营造良好创新生态 构建完善科技创新投入机制的实施方案》,建立“管行业也要管研发”的责任机制,压实各主体责任,精准发力、同向提质。
我市还印发实施《金华市科技金融提能升级行动方案》,畅通多元化投入渠道,上半年累计承保科技型企业保单1.3万笔、保费收入2.55亿元。7月,“金华市科技金融提能升级‘1+N’行动”入选省级教科人一体改革任务专项试点。
2021—2024年,我市科技创新投入从215.99亿元提升至329.19亿元,年均增长15.1%,居全省第5位,高于全省平均增速(11%)4.1个百分点。
强化主体 培育创新动能
企业是研发投入的主力军。今年7月1日,我市颁布实施《金华市企业科技创新促进条例》,成为全省继温州之后第二个实施聚焦企业科技创新地方性法规的设区市。
一系列实招相继推出,有效提升企业的创新主动性和积极性。比如,研究制订《企业研发投入归集工作指引》、印发实施《金华市自主研究开发项目管理办法》,以及推进落实科技企业“双倍增”计划、鼓励企业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明确提出企业牵头或参与的重大重点科技项目占科技项目比重不低于80%等。
位于武义的金华寿仙谷药业有限公司,实实在在享受到加大研发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建设的“寿仙谷大健康产品5G工厂”深度融合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成功上榜国家工信部《2025年5G工厂名录》;其生物育种创新中心保存的13388份灵芝种质资源获得“全球最大的灵芝种质库”吉尼斯认证,为中药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种源基础。
协同联动 构建最优生态
我市聚焦重点产业链需求,积极推进高校、科研机构、三甲医院各类主体联动发力,深化产学研高效协同、深度融合,重大科创平台能级持续提升。
今年,浙师大金华科创园正式开园运营,现已签约企业49家,成功吸引“金华浙江大学校友科创中心”、中国—莫桑比克智慧农业“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等高端资源落户,并与科大讯飞等头部企业达成合作,共同建设信创AIPC生产基地等创新平台,创新生态日益完善。
再看金漪湖科技创新策源地,不仅集聚了浙江大学金华研究院、浙江中医药大学金华研究院等高能级平台,而且在信创领域也实现突破,龙芯中科(金华)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DeepSeek一体机实现国产CPU与大模型本地化协同的“零突破”,吸引40余家上下游企业集聚,形成充满活力的产业集群。
下一步,金华将继续打出推动科技创新“组合拳”,为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提供核心动能。
精彩评论(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