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9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9%,已连续6个月累计增速居全省第一,连续53个月累计增速居全省前列,为经济稳进向好提供了坚实支撑。
投资增速保持较快增长的同时,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今年以来,我市紧扣加快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目标,以“产业项目优先、新质生产力优先”为导向,深化“机构+基金+平台+产业链”四位一体招商模式,全力招引行业龙头、关键配套企业等。今年1—9月,全市新招引落地10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56个;全市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2.9%,居全省第三;民间投资同比增长6.2%,居全省第二;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7.3%,新质生产力项目正加速成为我市经济发展强劲增长点。
在浦江,年产1000万套OEM配套新能源汽车刹车片智造生产基地扩建项目如火如荼进行中,一边桩基施工、地面强夯,一边政企协同开展平整回填、辅助配套等作业。该项目由浙江万赛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13.6亿元,今年9月开工,预计2028年建成。作为我国刹车片制造行业领军企业之一,浙江万赛通过扩建生产基地,将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融入产品研发、制造环节,实现生产智能化、数字化、自动化,进一步优化产品工艺、降低生产成本、推动技术创新,助力我市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链强劲发展。

年产1000万套OEM配套新能源汽车刹车片智造生产基地扩建项目效果图
锚定“高水平建设内陆开放枢纽中心城市”发展定位,我市将打造国际一流陆港枢纽作为项目谋划推进的重中之重。今年以来,我市迭代更新中欧班列集结中心重大项目库67个,总投资4149亿元,1—9月完成投资221亿元,并成功争取该领域“两重”资金13.9亿元,额度位居全国第一,显著提升了金华在服务国家开放大局中的枢纽能级和战略地位。
中欧班列(义乌)铁路口岸三期及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总投资约50.3亿元,分3个地块建设国际货物集拼区、智慧仓储区、配套服务区、集装箱箱管中心、信息服务中心等。“目前正开展地块一前期工作,计划年底前开工建设。”义乌市国际陆港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三期项目将助力义乌西站场站能力改造提升,完善电商小镇仓储配套设施,扩充集装箱海铁联运能力,开辟出一条沟通境内外、连接东中西的陆海运输通道,为“买卖全球”提供共享式、全链条、多功能的开放平台。

中欧班列(义乌)铁路口岸三期及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部分地块效果图
没有要素保障,项目建设如同无米之炊。我市建立政策承接要素争取工作机制,今年以来争取到“两重”“两新”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中央预算内资金、专项债资金等额度,居全省前列。7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纳入国家用地保障库,争取国家指标4830亩;21个项目纳入省重大产业项目库,争取省级指标2279亩。我市对核心项目实行“一项目一要素服务”清单化管理,统筹资金、用地、能耗、环评、用林等全要素保障。今年1—9月,省“千项万亿”工程项目用地、用能、环评保障完成率均达90%以上。
重大项目是投资的基本盘。我市建立重大项目领导领办制度,每年精选100个事关全局、需跨区域协调的标志性项目,由市四套班子领导“一对一”包联破难。今年1—9月,94个实施类市领导联系项目完成投资365.9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93%,充分发挥了示范效应。同时,我市将“两重”“两新”、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全省集中开工项目及事关金华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纳入分类分层分级“三分”协调范围,今年破解了义龙庆高速金华段占补平衡指标等5个跨区域跨领域重大问题。
领导包联、督帮一体、亮灯预警、赛马比拼、三分协调等制度机制组合发力,推动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今年1—9月,全市项目投资同比增长14.4%,居全省第三;190个省“千项万亿”项目完成投资722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106%。
(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精彩评论(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