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里创业园,对于罗埠人来说,是一个既熟悉又新鲜的地方。熟悉的是,园区的建筑楼房依旧保留;新鲜的是,在金华开发区罗埠镇活化资源、孵化创业的政策支持下,昔日普通的居民楼变身创业园,以年轻态、时尚感、文化浓的形象重塑人们对老街的认知,成为了罗埠镇返乡创业赋能乡村振兴的一张亮眼名片。

近年来,罗埠镇以诚意政策为笔,以老街资源为纸,精心勾勒文旅产业发展蓝图。从盘活闲置空间打造创业园区,到引入特色项目丰富老街业态,再到培育本土创业项目,一系列举措让老街从“沉睡的旧址”变身“青年造梦工厂”。“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这里不仅成为返乡入乡创业者的“服务站”,更让越来越多青年人圆了乡村创业梦,为乡镇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活力。
打造“疗养院”式青年创业栖息地
走进罗埠老街深处的梧桐里创业园,最先扑面而来的是一份难得的静谧。前院,咖啡馆的落地窗前摆放着休闲桌椅,靠墙陈列着各类文创产品,墙角是一架钢琴,阳光洒下时满是惬意。后院,一方鱼池与一面花墙构成了园区的“灵魂景观”。花墙的藤蔓从高处“咖啡杯”造型装置倾泻而下,清新的马卡龙配色天生是“出片”背景板。200多条色彩艳丽的锦鲤在池中欢快游动,池边围墙上“今天也有在努力摸鱼”的字样,更添几分松弛感。
“鱼池和花墙都是我们自己设计打造的,为了保证水质,鱼池还专门配备了水循环与过滤系统。”创业园运营负责人章韩兴介绍。在他的项目策划书里,清晰勾勒着“疗养院式创业园”的愿景:让创业者不为寻找场地焦虑,不为缺乏资源发愁,让每一个创意都能在这里落地生根。
梧桐里创业园所在地块曾是罗埠计生站,占地面积约五千平方米,后来作为村办公楼使用。2021年,罗埠镇结合老街提升改造工程,将其打造为老街文创园,引入非遗扎染、刺绣等项目,并对后院右侧房屋进行装修,规划打造民宿,但当时的运营并未达到预期。

今年,罗埠镇引进第三方公司,由镇级强村公司金华罗盛农业旅游开发公司牵头,联合成立金华市青创融合产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通过盘活老街闲置空间,搭建年轻人喜欢的咖啡馆、民宿、共享空间等特色场景,引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木偶戏、南屿音乐等特色项目,培育农业无人机、共享田园等符合本地产业方向的创业项目,一个专为年轻⼈打造的疗养院式创业园——梧桐里创业园逐渐成形,成为罗埠镇盘活资源、孵化创业的典型案例。
“造场景让创业不止于办公,更有生活气息;引特色让非遗文化成为园区的独特底色;育项目让创业扎根乡村土壤。”章韩兴说。如今,梧桐里创业园已成功蜕变为充满活力的“创客聚集地”。星悦农创信息科技专注智能农业,用科技赋能乡村发展;半日闲手作体验馆、造梦云妆体验馆精准对接年轻人的多元兴趣,成为体验生活乐趣的好去处;创影航拍工作室用镜头记录老街新貌;非遗木偶戏则让传统文化在这里活态传承……创业园还配备了此前打造的研学场馆、培训教室、企业办公室等空间,满足创客们的多元需求。
截至目前,已有14家入驻企业与5家合作企业在梧桐里创业园扎根,昔日闲置的空间,变成了乡村创业的“黄金宝地”。
老街焕新,创客故事点亮共富图景
梧桐里创业园的热闹,是罗埠老街“活起来”的缩影;而一个个返乡创业者的故事,则是老街“火起来”的密码。他们带着热情与才华回到家乡,在政策扶持下找到属于自己的创业赛道,也为老街注入了新鲜血液。
章韩兴是罗埠人,2013年,退伍后的他回到金华创业,从事婚礼拍摄、短视频制作、活动策划等工作,积累了一定的人脉和资源。2023年,他开始转型从事产业孵化领域的工作,并成立了一家从事三产融合与乡村振兴的传媒公司。“罗埠老街文旅发展的基础条件扎实,留存着很多可盘活的闲置资源,适合进行长期规划与可持续经营。”在工作中,章韩兴逐渐了解到罗埠老街的资源优势与发展需求,萌生了打造青年创客返乡创业园的想法,这与罗埠镇政府振兴老街的规划十分契合。最终,在双方合力下,“疗养院式”创业园落地,不仅圆了章韩兴的“家乡创业梦”,更让老街有了首个核心创业载体。

科技赋能农业的践行者随之而来。金湘君是首批入驻创业园的创客代表。他创立的星悦农创信息科技是一家专注于智能农业的创新公司,涵盖水稻、小麦、果蔬等农作物的无人机植保以及无人机吊运、无人机表演等多元业务。谈及选择罗埠老街的原因,金湘君坦言:“当时我们团队正四处寻找合适的办公与运营场地,罗埠老街的场地条件十分契合需求,而且周边农业种植产业发达,能为我们的业务开展提供广阔空间。”如今,金湘君和团队成员居住在创业园内,以罗埠为中心,将服务辐射至金西三镇以及周边各县市区的种植大户,用科技为当地农业发展插上“翅膀”。
创业园为乡村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上海青年闪亮曾在上海从事园区管理,在章韩兴的介绍下入驻创业园。他看中了罗埠丰富的农业资源与上海园区企业需求的互补性,成立金华市互飞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飞地模式”打造综合性农业服务公司。9月13日,互飞农业与罗埠下周村签订了首批500亩“飞地”项目,该项目精准对接上海客户需求,开展“订单式”农业,不仅能直接带动村民致富增收,还为下周村农业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音乐院校毕业的傅遥轩,也带着“南屿音乐”项目入驻创业园。怀揣着对家乡的眷恋,如今,他会不定期回到老家罗埠,为当地孩子开展专业音乐指导。他不仅免费开设公益课,分享自己编写的音乐教材和制作的启蒙视频,还为孩子免费提供乐器学习。在他的课堂上,音乐成了连接乡村与外面世界的桥梁,也让更多孩子种下了“艺术梦”。

市级非遗“木偶戏”代表性传承人赖秀青,同样在创业园找到了发展的沃土。“园区的环境特别好,我既能把木偶挂出来展览,排新戏也有充足场地,太方便了。”赖秀青笑着说。驻点在此,她的非遗木偶戏频繁亮相于“百家媒体走进罗埠”、研学团参观、秋季趣游嘉年华等罗埠的各种活动,还能带着木偶戏到各地参加演出,让这项传统非遗文化被更多人看见、喜爱。
如今,来自不同领域、怀揣不同梦想的创客,汇聚在罗埠老街。这些多元的创客力量,共同构成了老街的新风景。
从“一个园区”到“一条老街”,打造创业就业热土
梧桐里创业园的成功,并非偶然;罗埠老街从“单点热闹”到“全域焕活”,更离不开背后坚实的支撑。罗埠镇以诚意满满的政策资源为创业者搭建成长阶梯,更以系统化思维构建创业生态闭环,推动“从一个小院到一条老街、从一个项目到一片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罗埠镇注重“业态协同”,让老街成为多元创业项目的聚集地。近年来,承担着罗埠老街店面招商工作的罗盛公司,共收回店面62间,出租52间,布局了养生工坊、纺织工坊、豆腐工坊、馒头工坊、民宿、煎饺店、肉沉子店、一新村糕点店、元里农产品店、罗埠豆制品直营店等业态,并开创了“研学+”消费新业态场景。
老街的兴旺也吸引了越来越多人来此创业。曾在大城市从事服装相关工作的吴笑,成婚后和丈夫一起在罗埠老街创业,从学做义乌东河肉饼开始,又钻研凉粉、水晶糕等特色冷饮的做法,还在老街租下了一间店铺,租期为五年,第一年免租金,大大缓解了创业初期的资金压力。早年回到罗埠老街的董健飞,选择以自媒体博主的身份与家乡同行。他开设了“老街记忆”账号,拍摄朴素的农村日常和地道的家乡美食,有时还会与罗盛公司合作直播带货,助推家乡美食“走出去”。

今年,罗埠镇实施“筑巢引凤”招才引智策略,梧桐里创业园正式落成,为乡村农创客朋友构筑创客空间。首家入驻的“老街咖啡”,以其特色“村咖”风情,成为了罗埠老街的特色新地标,有力激活了老街的乡村特色经济。在此基础上,镇里进一步规划老街升级路径,计划将其打造为集美食体验、购物消费、非遗传承、文创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商业街区,在丰富业态的同时,持续释放乡村消费潜力。
创业者最需要的是“安心”。为此,镇政府推出租金优惠、装修补贴、全流程服务、精准化扶持等一系列“减负赋能”政策,吸引高质量项目入驻。今年9月,在罗埠小镇客厅还举办了“浙中创客”创业资源对接活动,邀请广大青年创客走进罗埠了解罗埠,切实打通创业服务“最后一公里”,让更多创客在这里找到发展沃土、实现创业梦想。
谈及未来,罗埠镇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从以下几方面持续为创业生态“加码”:招商引资更精准,进一步细化创业扶持政策,聚焦低空经济、农文旅融合、老街新业态等重点赛道,靶向吸引优质企业与创客落地;交流平台更完善,定期举办创客交流活动、项目路演、经验分享会,促进创业者间资源互通、信息共享,提升创业成功率;文旅赋能更深入,围绕“一轴三线”旅游资源开展特色文旅活动,联动辖区创业商户推出配套产品与服务,以活动聚人气、带消费,助力创业项目提升营收与知名度。
如今的罗埠镇,正以开放的姿态、优惠的政策、周到的服务,为青年创客护航创业新征程的同时,也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实现着“创客成长、产业兴旺、镇域发展”的共赢新图景。
精彩评论(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