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华的“双11”成绩单在平稳有序中写就。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10月21日至11月11日期间,金华市快递业务量已超过12亿件,同比增长超10%。
“金华的快递业务量一直比较稳定,日单量基本在5000万件左右。”市邮政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电商促销常态化的背景下,“双11”单日的峰值虽依然突出,但整体业务量分布更趋平稳。预计今年全年,金华全市快递业务量将突破180亿件,这标志着金华快递业务量将连续第六年稳坐全国城市头把交椅。

创新运力多维布局
从轨道货运到低空飞行

面对巨大的包裹洪峰,单一的运输模式已难以满足需求,金华正构建一张“天地协同”的立体化物流网络。
11月10日22时,一声鸣笛划破夜空,金华首列轨道交通货运专列从金华南站驶向横店高铁站。这列装载着近两吨顺丰快件的专列,开启了“轨交送快递”的新模式。“这是我们对城际快递运输的一次尝试。”金华顺丰中转负责人刘速在现场表示,从“客货同载”到“全货运专列”,不仅是盘活运力、降本增效的新样本,更是业务量激增对多元化运力迫切需求的直观体现。
与此同时,科技的翅膀也托起了快递的“速度与激情”。金华市邮政公司常态化开行华东水果批发市场至北山盘前村的低空物流航线,单程仅需15分钟,比传统汽车运输快1小时。无人机、无人车等智能装备的充分运用,让快递物流在高峰期依然保持高效畅通。

智慧中枢高效运转
“分钟级送达”成为现实

11月10日,在义乌中通快递新科网点,自动化分拣设备如同不知疲倦的“钢铁脉络”,包裹在U形交叉带上飞速流转,110名工作人员在扫描、分拣、巡检等岗位上忙碌穿梭。操作主管唐华梦在中控室紧盯着监控屏幕,电话此起彼伏。“今天预计发出80万件,明天将达120万件。”他介绍,通过增派人手、提前作业时间,网点已做好万全准备。
“‘双11’期间快递单量较多,依靠自动化分拣设备,整个揽收转运流程依然有序运行。”网点负责人何航滨道出了从容应对的底气。近年来,该网点通过驻场收件、持续引进自动化设备,不断为网点赋能,这正是金华快递业迈向智能化、精益化的一个缩影。
这种科技赋能的极致体验,在消费者端得到了完美呈现。10月20日晚8时,义乌市义亭镇的钱女士刚付完“双11”尾款,手机还没放下,顺丰的快递小哥已带着包裹出现在门口。从20:50支付到21:13签收,仅用时23分钟,实现了“一杯咖啡还没喝完,快递已到家”的“分钟级送达”奇迹。这背后,是成熟的“预售极速达”模式和强大的前置仓配网络在发挥作用。监测数据显示,10月21日,义乌全市快递业务量达4500万件,较平时增长20%。
金华市邮政公司运营管理部副经理陈帆说,经过多年“双11”的“洗礼”,不少快递企业都已具备比较完善的应对机制。加上大数据、新科技的助力,智能化分拣中心、无人快递车、无人机低空物流航线的充分运用,快递物流既通畅又高效,即使是“双11”这样的高峰期,不少商品也能实现次日达。

雄厚产业根基支撑
服务网络持续拓展

惊人的速度与庞大的处理能力,离不开坚实的产业基础。目前,义乌已配备78套全自动快件分拣设备,中通、圆通、韵达等六大快递企业均在当地设立了日均处理能力达千万级的分拨中心,构成了“双11”期间快递业务平稳运行的“压舱石”。
市场繁荣是快递业发展的丰沃土壤。义乌市场汇集26大类、210多万种商品,关联着全国210万家中小微企业和3200万产业工人。约24万家电子商务经营户在此集聚,为快递物流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货流。
在夯实国内网络的同时,金华快递业不断拓展服务边界:在全省首创“邮快共配”模式,实现“快递进村”全覆盖;推进“快递进厂”,服务延伸至制造环节;推动“快递出海”,加强国际网络建设,促进国际快递与跨境电商协同发展。
正如金华市邮政管理局相关负责人所言,“双11”是对快递行业的年度“大考”。金华以其创新的运力模式、智慧的物流中枢和深厚的产业根基,再次交上了一份高分答卷,展现出中国快递业的强大韧性与无限活力。

精彩评论( 0 )